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6-12页 |
·选题缘由 | 第6-7页 |
·研究方法和结构 | 第7-8页 |
·研究目标 | 第8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8-12页 |
第二章 中国环境非政府组织的兴起和发展 | 第12-29页 |
·环境非政府组织的兴起 | 第12-16页 |
·环境非政府组织的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公民社会引导社会发育和变迁 | 第13-16页 |
·环境非政府组织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 | 第16-20页 |
·公共物品提供:作为市场和政府职能的补充 | 第16-19页 |
·建立沟通渠道:作为公共意见的表达 | 第19-20页 |
·环境非政府组织在中国发展的基本状况 | 第20-25页 |
·中国环境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现状 | 第21-22页 |
·近年来中国环境非政府组织的重要活动 | 第22-25页 |
·中国环境非政府组织与政府关系的影响因素 | 第25-28页 |
·制度环境因素 | 第25-27页 |
·资源依赖因素 | 第27-28页 |
·中国环境非政府组织与政府关系的分类依据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准政府环境组织的附庸模式 | 第29-35页 |
·主流的意识形态 | 第30页 |
·体制内附庸型的运作方式 | 第30页 |
·政府依赖的资金来源 | 第30-31页 |
·典型的准政府环境组织 | 第31-32页 |
·“征集‘十一五’环保规划意见活动”中准政府环境组织模式的实证分析 | 第32-35页 |
·背景资料及起因 | 第32-33页 |
·案例分析-政策参与的过程分析 | 第33-35页 |
第四章 大型科层制环境组织的协作模式 | 第35-42页 |
·温和的意识形态 | 第35-36页 |
·多元化协作型的运作方式 | 第36页 |
·社会依赖的资金来源 | 第36-37页 |
·典型的大型科层制环境组织 | 第37-38页 |
·“圆明园铺膜事件”中大型科层制环境组织模式的实证分析 | 第38-42页 |
·背景资料及起因 | 第38-39页 |
·案例分析-政策参与的过程分析 | 第39-42页 |
第五章 民间草根环境组织的抗争模式 | 第42-50页 |
·激进的意识形态 | 第42-43页 |
·体制外抗争型的运作方式 | 第43页 |
·自给型的资金来源 | 第43-44页 |
·典型的民间草根环境组织 | 第44-45页 |
·“北京动物园搬迁”之争中草根环境组织模式的实证分析 | 第45-50页 |
·背景资料及起因 | 第45-47页 |
·案例分析-政策参与的过程分析 | 第47-50页 |
第六章 构建政府与环境非政府组织的新型关系模式 | 第50-59页 |
·对中国环境非政府组织与政府不同关系模式的原因分析 | 第50-51页 |
·理念与政治维度 | 第50页 |
·资源维度 | 第50-51页 |
·制度与体制维度 | 第51页 |
·中国环境非政府组织不同关系模式中的政府策略 | 第51-54页 |
·政府对准政府环境组织的指导策略 | 第52页 |
·政府对大型科层制环境组织的合作与互补策略 | 第52-53页 |
·政府对民间草根环境组织的压制与对抗策略 | 第53-54页 |
·构建政府与环境非政府组织的新型关系模式 | 第54-59页 |
·良性竞争——环境非政府组织与政府部门的新型关系 | 第54-56页 |
·构建环境非政府组织与政府部门之间良性竞争的政策建议 | 第56-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 第63-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