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数据通信论文--图像通信、多媒体通信论文

基于P2P的流媒体直播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0页
第一章 概述第10-15页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第10-11页
   ·应用研究现状第11-13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3页
   ·研究目标及其主要的内容第13页
   ·文章结构及其章节编排第13-15页
第二章 P2P 技术及其流媒体传输模型第15-28页
   ·P2P 技术第15-20页
     ·P2P 的概念第15-16页
     ·P2P 模式与C/S 模式的比较第16-17页
     ·P2P 网络的拓扑结构第17-20页
   ·NAT 分类与穿透第20-24页
     ·NAT 的分类第21-22页
     ·NAT 穿透第22-24页
   ·P2P 流媒体传输模型第24-27页
     ·ESM 模型第25页
     ·PeerCast 模型第25页
     ·NICE 模型第25页
     ·ZigZag 模型第25-26页
     ·SplitStream 模型第26页
     ·基于Gossip 协议的模型:DONet第26-27页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三章 P2P 流媒体校园直播系统需求分析第28-32页
   ·系统功能要求第28-29页
   ·资源性能要求第29页
   ·系统设计原则第29-30页
   ·系统中所涉及的基本问题第30-31页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四章 P2P 流媒体校园直播系统设计方案第32-48页
   ·SuperStream 模型第32-36页
     ·SuperStream 的通信原理第32页
     ·SuperStream 的拓扑结构第32-34页
     ·校园直播系统方案概述第34-36页
   ·SuperStream 的服务器第36-40页
     ·服务器的系统架构第36-37页
     ·数据传输模块第37页
     ·控制信息模块第37-39页
     ·节点管理模块第39-40页
   ·SUPERSTREAM 的超级节点SP第40-43页
     ·SP 的系统架构第40-41页
     ·控制信息模块第41-43页
   ·SUPERSTREAM 的客户端第43-47页
     ·客户端的系统架构第43-44页
     ·控制管理模块第44-45页
     ·数据传输模块第45页
     ·节点调度管理模块第45-47页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五章 测试及结果分析第48-55页
   ·性能衡量指标第48-49页
   ·仿真性能评估结果第49-52页
     ·Server 控制负载第49-50页
     ·SP 控制负载第50页
     ·节点间的延迟第50-51页
     ·数据传输的绝对延迟第51-52页
     ·数据传输的延迟抖动第52页
   ·关键问题的分析及其与 DONet 系统的比较第52-54页
     ·节点结构第52-53页
     ·节点管理(Membership Manager)第53页
     ·SP 负载QoS 管理第53-54页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六章 结束语与展望第55-58页
   ·本文工作回顾第55页
   ·成果及意义第55-56页
   ·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的工作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0页
致谢第60-6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第61-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危险化学品事故危机管理分析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大亚湾、岭澳核电站一回路辐射源项调查及控制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