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高增益缝隙天线的研究与设计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3页 |
|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 ·引向天线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目标及创新之处 | 第11-12页 |
| ·本文的研究及论文结构 | 第12页 |
| ·本章小结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天线理论与高增益的实现方法 | 第13-27页 |
| ·天线的基本电参数 | 第13-17页 |
| ·输入阻抗与驻波比 | 第13-14页 |
| ·方向系数 | 第14-15页 |
| ·天线效率 | 第15-16页 |
| ·增益系数 | 第16-17页 |
| ·引向天线 | 第17-20页 |
|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 | 第20-26页 |
| ·表面等离子体的产生及色散关系 | 第20-21页 |
| ·表面等离子体的激发 | 第21-23页 |
| ·SPPs的新颖效应 | 第23-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第三章 高增益缝隙引向天线 | 第27-46页 |
| ·缝隙天线理论 | 第27-30页 |
| ·缝隙天线的设计 | 第30-33页 |
| ·引向天线理论 | 第33-38页 |
| ·耦合振子的阻抗方程 | 第34-36页 |
| ·自阻抗和互阻抗 | 第36-38页 |
| ·缝隙引向天线的设计 | 第38-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第四章 基于SPPs的缝隙高增益天线 | 第46-55页 |
| ·基于SPPs的缝隙高增益天线的设计 | 第46-51页 |
| ·辐射方向可控天线 | 第51-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5-57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55页 |
| ·未来工作展望 | 第55-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61-62页 |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