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家间合作开发建设生态城市项目的研究--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例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8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8-11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 第9-11页 |
·研究方法 | 第9页 |
·主要内容 | 第9-11页 |
第二章 中新天津生态城项目概述 | 第11-16页 |
·项目背景 | 第11页 |
·项目意义 | 第11-12页 |
·核心理念 | 第12-13页 |
·指标体系 | 第13-16页 |
·指标特点 | 第15页 |
·指标体系意义 | 第15-16页 |
第三章 国家间合作的研究 | 第16-26页 |
·政府间合作 | 第16-19页 |
·环境保护 | 第17-18页 |
·社会发展 | 第18页 |
·经济发展 | 第18-19页 |
·企业间合作 | 第19-21页 |
·中新天津生态城合资公司 | 第19-20页 |
·引进企业合作伙伴 | 第20-21页 |
·公屋 | 第21-24页 |
·新加坡“组屋”的发展历程 | 第21-22页 |
·组屋的建设和管理 | 第22-23页 |
·补贴与销售(租赁)政策 | 第23页 |
·中新天津生态城公屋 | 第23-24页 |
·不足及解决设想 | 第24-26页 |
第四章 生态城市项目的开发建设研究 | 第26-39页 |
·土地 | 第26-28页 |
·合作国土地制度简介 | 第26页 |
·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土地制度借鉴 | 第26-27页 |
·创新土地管理机制 | 第27-28页 |
·城市规划 | 第28-31页 |
·总体规划 | 第28-30页 |
·总体空间 | 第30页 |
·城市中心体系 | 第30-31页 |
·城市建设与指标控制 | 第31-37页 |
·生态住宅 | 第32-34页 |
·产业园区 | 第34-36页 |
·绿色交通 | 第36-37页 |
·开发建设的风险与解决设想 | 第37-39页 |
第五章 生态城市的营运研究 | 第39-47页 |
·政府职能 | 第39-40页 |
·建立法治型政府 | 第39-40页 |
·提高政府效率 | 第40页 |
·产业发展与招商引资 | 第40-43页 |
·产业类型 | 第40-41页 |
·招商政策 | 第41-42页 |
·政府支持 | 第42-43页 |
·体制与管理创新 | 第43-45页 |
·意愿结汇 | 第43-44页 |
·城市社会管理 | 第44-45页 |
·不足与解决设想 | 第45-47页 |
第六章 相似项目比较研究 | 第47-56页 |
·中国的其它生态城市项目 | 第47-50页 |
·唐山曹妃甸国际生态城 | 第47页 |
·中芬北京门头沟生态谷 | 第47-48页 |
·中德生态园 | 第48页 |
·国内生态城借鉴意义 | 第48-50页 |
·外国的其它生态城市项目 | 第50-52页 |
·德国弗莱堡绿色城市 | 第50页 |
·日本北九州生态城 | 第50-51页 |
·瑞典马尔默西港新城 | 第51-52页 |
·国外生态城优势借鉴 | 第52页 |
·中国的其它国家间项目 | 第52-56页 |
·中新苏州工业园 | 第52-53页 |
·中新广州知识城 | 第53-54页 |
·中马钦州产业园 | 第54-56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6-58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56页 |
·研究不足 | 第56页 |
·研究展望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