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剂学论文--剂型论文

四醚脂质体作为口服载体的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目录第11-16页
第一章 综述第16-38页
 1 蛋白质或多肽药物的口服输送第16-21页
   ·口服输送主要存在的问题第16页
   ·口服输送的策略第16-21页
     ·酶抑制剂第17页
     ·渗透增强剂第17页
     ·理化特性修饰第17-18页
     ·功能化修饰第18-19页
     ·颗粒输送载体第19-21页
 2 口服疫苗第21-26页
   ·口服疫苗的优点第21-22页
   ·口服疫苗的障碍第22-23页
   ·口服疫苗传递系统第23-26页
     ·口服佐剂第23-24页
     ·重组活菌载体第24页
     ·转基因植物第24-25页
     ·颗粒传递系统第25-26页
 3 古细菌脂质体第26-36页
   ·古细菌的发现第26页
   ·古细菌的形态结构第26-27页
   ·古细菌脂质第27-30页
   ·古细菌脂质体第30-32页
   ·古细菌脂质体的研究进展第32-36页
     ·诱导体液免疫以及CD4+ T 细胞反应第32-33页
     ·诱导CD8+ T 细胞的反应第33-34页
     ·免疫记忆的诱导第34-35页
     ·对肿瘤的预防性保护第35-36页
   ·古细菌脂质体的生物相容性第36页
 4 研究的目的与内容第36-38页
第二章 古细菌的培养和极性脂质片段的提取第38-45页
 1 引言第38页
 2 材料与方法第38-41页
   ·材料与仪器第38-39页
     ·材料第38页
     ·仪器第38-39页
   ·实验方法第39-41页
     ·古细菌的培养和收集第39-40页
     ·四醚脂质的提取及纯化第40页
     ·四醚脂质的表征第40-41页
 3 结果第41-44页
   ·四醚脂质的表征第41-44页
     ·表观以及TLC 分析第41页
     ·核磁、红外以及质谱分析第41-44页
 4 讨论第44-45页
第三章 四醚脂质体的制备及其体外稳定性考察第45-61页
 1 引言第45-47页
   ·四醚脂质体的制备第45页
   ·荧光标记物的选择第45-46页
   ·分子影像系统及荧光染料的选择第46-47页
 2 材料与方法第47-50页
   ·材料与仪器第47-48页
     ·材料第47页
     ·仪器第47-48页
   ·实验方法第48-50页
     ·古细菌的培养第48页
     ·脂质体的制备第48页
     ·脂质体的表征第48-49页
     ·脂质体的体外稳定性考察第49-50页
     ·体内实验第50页
 3 结果第50-58页
   ·四醚脂质体的粒径和电位第50-51页
   ·四醚脂质体的形态学特征第51-52页
   ·脂质体的体外稳定性评估第52-57页
     ·pH 值对四醚脂质体粒径的影响第52页
     ·pH 值对脂质体稳定性的影响第52-57页
   ·体内荧光影像第57-58页
 4 讨论第58-61页
第四章 四醚脂质体在口服疫苗中的研究第61-86页
 1 引言第61-62页
   ·口服疫苗的颗粒载体第61-62页
 2 材料与方法第62-70页
   ·材料与仪器第62-64页
     ·材料第62-63页
     ·仪器第63-64页
   ·实验方法第64-70页
     ·古细菌的培养第64页
     ·脂质体的制备第64页
     ·脂质体的表征第64-65页
     ·脂质体的稳定性考察第65页
     ·脂质体诱导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检测第65-69页
     ·脂质体经小肠吸收后的定量检测第69页
     ·体内荧光影像试验第69-70页
 3 结果第70-82页
   ·脂质体的表征第70-71页
   ·脂质体的体外稳定性第71-73页
   ·脂质体诱导的体液免疫反应第73-76页
   ·脂质体诱导的CD8+ T 细胞增值反应第76-77页
   ·脂质体经小肠吸收后的分布第77-79页
   ·体内荧光影像第79-82页
 4 讨论第82-86页
第五章 四醚脂质体在口服胰岛素中的研究第86-115页
 1 引言第86-89页
   ·口服载体—脂质体第86-87页
   ·小肠上皮细胞体外模型—Caco-2 细胞模型第87-89页
     ·Caco-2 细胞模型的背景介绍第87页
     ·Caco-2 细胞模型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第87-89页
 2 材料与方法第89-101页
   ·材料与仪器第89-90页
     ·材料第89-90页
     ·仪器第90页
   ·实验方法第90-101页
     ·古细菌的培养第90页
     ·脂质体的制备第90-91页
     ·脂质体的表征第91-92页
     ·脂质体的稳定性考察第92页
     ·体内荧光影像实验第92页
     ·糖尿病小鼠的体内降血糖实验第92-93页
     ·Caco-2 细胞模型的建立第93-96页
     ·脂质体包裹胰岛素的体外转运试验第96-97页
     ·方法学研究—HPLC 测定方法第97-101页
 3 结果第101-112页
   ·脂质体表征第101-102页
   ·脂质体的稳定性评估第102-103页
   ·体内荧光影像第103-105页
   ·Caco-2 细胞模型的评估第105-108页
     ·光镜结果第105页
     ·电镜结果第105-107页
     ·电阻值第107-108页
     ·碱性磷酸酶活力第108页
     ·葡聚糖通透量第108页
   ·脂质体包裹胰岛素的体外转运评估第108-111页
   ·体内降血糖效果第111-112页
 4 讨论第112-115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115-118页
 1 研究内容总结第115-116页
 2 创新点第116页
 3 展望第116-118页
   ·选择适宜配体构建口服靶向载药系统第116-117页
   ·建立更具代表性的体外细胞模型第117-118页
参考文献第118-13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132-133页
致谢第133-135页

论文共1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稻重组自交系的基因型鉴定及栽培稻和药用野生稻基因组序列比较分析
下一篇: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激动剂对细胞损伤与保护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