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化工合成制药废水的高效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8页
   ·合成制药废水水质第11页
   ·合成制药废水处理现状第11-16页
     ·好氧处理工艺第12-13页
     ·厌氧处理工艺第13-14页
     ·物化处理工艺第14-16页
   ·废水厌氧生物处理的研究发展第16-23页
     ·废水厌氧处理原理第16-17页
     ·厌氧反应器的发展第17-19页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第19-20页
     ·内循环反应器(IC)第20-23页
   ·PCR-DGGE技术及其在环境微生物多样性领域的应用第23-26页
     ·PCR-DGGE技术的引入第23-24页
     ·PCR-DGGE技术在厌氧微生物领域的研究进展第24-26页
   ·本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6-27页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第27-28页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分析方法第28-38页
   ·试验用水水质与接种污泥第28-30页
     ·试验用水水质第28-29页
     ·接种污泥第29-30页
   ·分析项目与测定方法第30-34页
     ·常规分析项目第30-32页
     ·污泥产甲烷活性[102]第32-34页
   ·PCR-DGGE 生物实验部分第34-38页
     ·样品预处理第34页
     ·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第34页
     ·基因组DNA的PCR扩增第34-35页
     ·DGGE分离过程第35-36页
     ·污泥样品的生物多样性分析第36-37页
     ·优势菌群165 rDNA片段的克隆测序及入库比对第37-38页
第三章 ABR反应器处理合成制药废水第38-46页
   ·ABR反应器试验装置第38-39页
   ·ABR反应器环境温度下的启动和运行特性第39-42页
     ·ABR反应器的启动与驯化第39-41页
     ·ABR处理制药废水效果第41-42页
   ·低温条件下ABR反应器运行特性第42-45页
     ·COD去除效果第42-43页
     ·VFA变化第43-44页
     ·制药废水氨化现象第44-45页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四章 IC反应器处理合成制药废水第46-60页
   ·IC反应器试验装置第46-47页
   ·IC反应器的快速启动第47-52页
     ·启动过程中负荷的控制与COD去除第48-49页
     ·启动过程进出水SS 的变化第49-50页
     ·颗粒污泥粒径分布变化第50-51页
     ·颗粒污泥的外观形态第51-52页
   ·IC反应器处理制药废水效果第52-56页
     ·有机物的去除第52-53页
     ·制药废水氨化第53页
     ·进出水pH值第53-54页
     ·进出水VFA 和碳酸氢盐碱度变化情况第54-55页
     ·VFA /ALK变化情况第55-56页
   ·IC反应器处理溶媒浸出液第56-58页
     ·有机物去除效果第56-57页
     ·溶媒浸出液发光细菌生物毒性研究第57-58页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五章 DC反应器处理合成制药废水第60-78页
   ·双循环厌氧反应器(DC)第60-61页
     ·DC反应器的开发第60-61页
     ·DC反应器的特点第61页
   ·DC反应器的启动与有机物去除效果第61-68页
     ·DC反应器的快速启动第61-63页
     ·DC对COD去除效果第63-64页
     ·DC反应器对硫酸根的去除效果第64-65页
     ·DC制药废水处理产气量情况第65-66页
     ·挥发酸和碱度变化情况第66-68页
   ·DC反应器处理制药废水影响因素分析第68-72页
     ·HRT对DC运行性能影响第68-69页
     ·硫酸根浓度对DC反应器的影响研究第69页
     ·回流比对反应器运行效果的影响第69-72页
   ·DC反应器最佳容积负荷确定第72-77页
     ·COD的去除效果随负荷的变化第72-74页
     ·DC反应器容积负荷对产气量的影响第74-77页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第六章 DC反应器颗粒污泥的微生物特性分析第78-107页
   ·颗粒污泥特性第78-86页
     ·颗粒污泥的外观形态变化第78-82页
     ·颗粒污泥EDX分析第82页
     ·污泥浓度变化第82-83页
     ·污泥产甲烷活性变化第83-84页
     ·污泥粒径变化第84-86页
   ·颗粒污泥总细菌微生物种群分析第86-96页
     ·总细菌基因组DNA提取结果第86页
     ·利用巢氏PCR扩增细菌165 rDNA第86-87页
     ·总细菌PCR扩增产物的DGGE分离第87-89页
     ·总细菌种群多样性分析第89页
     ·总细菌种群相似性分析第89-91页
     ·总细菌种群族群归属分析第91页
     ·部分优势菌群的165 rDNA片段的克隆测序结果第91-94页
     ·总细菌基因组DNA系统发育树的构建第94-96页
   ·颗粒污泥中古细菌种群的多样性分析第96-105页
     ·古细菌基因组DNA的PCR扩增第96页
     ·古细菌PCR扩增产物的DGGE分离第96-98页
     ·古细菌种群多样性分析第98页
     ·古细菌种群相似性分析第98-99页
     ·古细菌种群族群归属分析第99-100页
     ·古菌优势菌群的165 rDNA片段的克隆测序结果第100-104页
     ·古菌基因组DNA系统发育树的构建第104-105页
   ·本章小结第105-107页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第107-110页
   ·结论第107-108页
   ·主要创新点第108-109页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第109-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20页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第120-121页
致谢第121-122页
附录第122-126页

论文共12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耐氯性复合反渗透膜的制备研究
下一篇:SBR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污泥颗粒化和稳定性及生物多样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