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骨髓瘤细胞培养模型化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33页 |
·引言 | 第15页 |
·动物细胞培养概况 | 第15-21页 |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实际应用 | 第16-17页 |
·动物细胞培养的主要内容 | 第17-20页 |
·国内外大规模动物细胞培养发展现状 | 第20-21页 |
·动物细胞培养模型化研究的概况及其应用 | 第21-31页 |
·细胞培养模型化研究概况 | 第21-29页 |
·动物细胞培养模型的应用 | 第29页 |
·动物细胞培养模型化研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 第29-31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31-33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33-42页 |
·杂交骨髓瘤细胞简介 | 第33页 |
·杂交骨髓瘤细胞培养过程 | 第33-36页 |
·实验准备 | 第33-35页 |
·培养方法及条件 | 第35-36页 |
·分析方法 | 第36-41页 |
·细胞密度及活性测定 | 第36页 |
·葡萄糖和乳酸浓度测定 | 第36-37页 |
·氨基酸浓度测定 | 第37-38页 |
·铵离子测定 | 第38页 |
·DNA 分析 | 第38-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3章 杂交骨髓瘤细胞代谢和细胞周期 | 第42-57页 |
·引言 | 第42页 |
·细胞代谢及代谢调控 | 第42-51页 |
·糖酵解 | 第43-44页 |
·三羧酸循环 | 第44-46页 |
·谷氨酰胺酵解 | 第46-47页 |
·氨基酸代谢 | 第47-48页 |
·细胞代谢酶调节 | 第48-51页 |
·细胞周期及周期调控 | 第51-55页 |
·细胞周期 | 第51-53页 |
·细胞周期调控 | 第53-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4章 改进的集总参数动力学模型 | 第57-77页 |
·引言 | 第57页 |
·集总参数动力学模型一般框架 | 第57-62页 |
·比生长速率 | 第58-60页 |
·比死亡速率 | 第60页 |
·底物的比消耗速率 | 第60-61页 |
·乳酸和氨的得率 | 第61页 |
·产物的生成速率 | 第61-62页 |
·杂交骨髓瘤细胞培养改进的集总参数动力学模型 | 第62-75页 |
·比生长速率和比死亡速率 | 第63-67页 |
·细胞密度的动态平衡 | 第67-68页 |
·反应器内营养底物和副产物的动态平衡 | 第68-69页 |
·模型验证 | 第69-75页 |
·结论 | 第75页 |
·小结 | 第75-77页 |
第5章 基于细胞周期机理的群体平衡模型 | 第77-104页 |
·引言 | 第77-78页 |
·群体平衡模型建模的一般框架 | 第78-85页 |
·细胞状态、组份空间、生长速率和约束条件 | 第78-80页 |
·细胞周期划分的数学描述 | 第80-81页 |
·典型的平衡模型 | 第81-85页 |
·基于细胞周期机理的杂交骨髓瘤细胞群平衡模型 | 第85-102页 |
·细胞周期结构 | 第85页 |
·平衡方程及其边界条件 | 第85-87页 |
·细胞特性函数 | 第87-89页 |
·营养底物和副产物的动态变化 | 第89-90页 |
·仿真 | 第90-93页 |
·模型验证 | 第93-102页 |
·结论 | 第102页 |
·小结 | 第102-104页 |
第6章 基于酶系调控的控制论模型 | 第104-127页 |
·引言 | 第104页 |
·控制论模型的基本思想 | 第104-105页 |
·控制论模型的一般框架 | 第105-111页 |
·细胞培养系统控制论结构 | 第105-106页 |
·控制论模型化的主要内容 | 第106-111页 |
·杂交骨髓瘤细胞培养的控制论模型 | 第111-126页 |
·杂交骨髓瘤细胞代谢的控制论简化 | 第111-114页 |
·基本代谢途径、竞争和控制变量的确定 | 第114-116页 |
·生化反应速率动力学 | 第116-117页 |
·非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的动态平衡 | 第117-119页 |
·模型验证 | 第119-125页 |
·结论 | 第125-126页 |
·小结 | 第126-127页 |
第7章 动物细胞培养模型应用初探 | 第127-136页 |
·引言 | 第127页 |
·骨髓瘤细胞培养补料优化 | 第127-131页 |
·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的同步化控制 | 第131-133页 |
·重组蛋白生产过程补料优化初探 | 第133-135页 |
·小结 | 第135-136页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6-140页 |
·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 | 第136-137页 |
·主要创新之处 | 第137-138页 |
·展望 | 第138-140页 |
参考文献 | 第140-151页 |
致谢 | 第151-15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录用的学术论文 | 第152-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