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本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研究目的 | 第8页 |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创新点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角色造型的解析 | 第13-30页 |
·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的产生背景 | 第13-16页 |
·奥斯卡奖的产生背景 | 第13页 |
·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的由来 | 第13页 |
·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的发展 | 第13-16页 |
·角色造型的构成 | 第16-30页 |
·角色造型的定位 | 第17-19页 |
·角色造型的分类 | 第19-23页 |
·角色造型的运动 | 第23-25页 |
·角色造型的声音 | 第25-27页 |
·角色造型的服装 | 第27-30页 |
第三章 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角色造型的演变及功能 | 第30-38页 |
·角色造型的演变 | 第30-34页 |
·定位的演变 | 第30-31页 |
·类型的演变 | 第31-32页 |
·声音的演变 | 第32-33页 |
·服装的演变 | 第33-34页 |
·角色造型的功能 | 第34-38页 |
·有助于演绎故事情节 | 第34页 |
·有助于完善整体风格 | 第34-35页 |
·有助于延续商业价值 | 第35页 |
·有助于提升造型内涵 | 第35-36页 |
·有助于输出文化价值观 | 第36-38页 |
第四章 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角色造型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 第38-50页 |
·角色造型设计的原则 | 第38-42页 |
·创新性 | 第38-39页 |
·内涵性 | 第39-40页 |
·夸张性 | 第40-41页 |
·对比性 | 第41-42页 |
·角色造型设计的方法 | 第42-50页 |
·民族融合法 | 第42-44页 |
·标识易辨法 | 第44-46页 |
·色彩象征法 | 第46-47页 |
·技术创新法 | 第47-50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0-52页 |
·主要结论 | 第50-51页 |
·展望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成果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