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4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 第11-12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创新之处及不足 | 第12-14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二、创新之处及不足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关于对外直接投资与政治风险的相关理论研究的综述 | 第14-33页 |
第一节 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理论研究 | 第14-21页 |
一、传统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 第14-18页 |
二、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 第18-21页 |
第二节 政治风险的相关理论研究 | 第21-29页 |
一、政治风险的定义 | 第21-22页 |
二、政治风险的分类 | 第22-23页 |
三、政治风险的评估 | 第23-28页 |
四、政治风险的其他相关研究综述 | 第28-29页 |
第三节 政治风险与对外直接投资关系的相关研究 | 第29-33页 |
第三章 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发展概况 | 第33-44页 |
第一节 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 | 第33-34页 |
一、1984—2002 年(初步发展阶段) | 第33-34页 |
二、2003—至今(快速发展阶段) | 第34页 |
第二节 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 | 第34-42页 |
一、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现状 | 第34-39页 |
二、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 | 第39-42页 |
第三节 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动因分析 | 第42-44页 |
一、扩大海外市场的需要 | 第42-43页 |
二、保障我国能源资源安全的需要 | 第43页 |
三、国内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 | 第43-44页 |
第四章 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政治风险的分析 | 第44-65页 |
第一节 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政治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 第44-57页 |
一、财产剥夺风险 | 第44-45页 |
二、政府违约风险 | 第45-46页 |
三、国家腐败风险 | 第46-48页 |
四、政策不连续性风险 | 第48-49页 |
五、区别性政府干预风险 | 第49-52页 |
六、转移风险 | 第52-53页 |
七、政治暴力风险 | 第53-57页 |
第二节 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政治风险的原因分析 | 第57-65页 |
一、国际因素 | 第57-61页 |
二、东道国因素 | 第61-63页 |
三、中国企业自身因素 | 第63-65页 |
第五章 政治风险与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关系的实证分析 | 第65-75页 |
第一节 变量选取、数据来源及模型构建 | 第65-70页 |
一、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 | 第65-69页 |
二、模型构建 | 第69-70页 |
第二节 模型的实证检验 | 第70-75页 |
一、实证检验过程分析 | 第70-72页 |
二、实证检验结果分析 | 第72-75页 |
第六章 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政治风险的管理策略 | 第75-83页 |
第一节 政府层面的管理策略 | 第75-78页 |
一、建立和完善中国与东盟区域投资合作机制 | 第75页 |
二、加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法律体系的建设进程 | 第75-77页 |
三、完善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服务体系 | 第77-78页 |
第二节 企业层面的管理策略 | 第78-83页 |
一、对东道国投资环境进行调察和分析,评估东道国及投资项目的政治风险 | 第78页 |
二、参加海外投资保险,转嫁东道国政治风险 | 第78-79页 |
三、控制核心技术和生产工艺 | 第79页 |
四、实施本地化战略,在东道国建立和谐的邻里关系 | 第79-80页 |
五、实施多元化战略,分散东道国可能发生的政治风险 | 第80-82页 |
六、政治风险发生后的补救策略 | 第82-83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