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5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第二节 概念界定 | 第10-12页 |
一、股票期权 | 第10页 |
二、盈余管理、手段及动机 | 第10-11页 |
三、企业业绩及期权绩效考核指标 | 第11-12页 |
四、高管及高管薪酬 | 第12页 |
第三节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2-13页 |
二、现实意义 | 第13页 |
第四节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13-15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二、研究框架 | 第15页 |
第二章 文献回顾 | 第15-22页 |
第一节 股票期权激励的盈余管理效应研究 | 第16-17页 |
第二节 盈余管理手段研究 | 第17-20页 |
一、应计盈余管理 | 第17-19页 |
二、真实盈余管理 | 第19-20页 |
第三节 盈余管理动机研究 | 第20-22页 |
第四节 简要评述 | 第22页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第22-26页 |
第一节 股票期权激励的理论基础 | 第22-24页 |
一、委托代理理论 | 第22-23页 |
二、剩余索取权理论 | 第23页 |
三、最优契约理论 | 第23-24页 |
第二节 盈余管理产生的理论基础 | 第24-26页 |
一、委托代理问题的存在 | 第24-25页 |
二、契约摩擦 | 第25页 |
三、沟通阻滞 | 第25-26页 |
第四章 我国股票期权激励的现实基础 | 第26-33页 |
第一节 我国股票期权激励实施的发展历程 | 第26-28页 |
一、探索阶段 | 第26页 |
二、发展阶段 | 第26-28页 |
第二节 我国股票期权激励实施现状 | 第28-33页 |
一、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应用概况 | 第28-29页 |
二、我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实施的描述性统计 | 第29-32页 |
三、股票期权激励实施现状的其他方面 | 第32-33页 |
第五章 股票期权激励下盈余管理手段和动机的实证研究 | 第33-45页 |
第一节 研究假设的提出 | 第33-36页 |
第二节 实证研究设计 | 第36-40页 |
一、指标分析的研究设计 | 第36-38页 |
二、盈余管理手段的研究设计 | 第38-39页 |
三、盈余管理动机的研究设计 | 第39-40页 |
第三节 实证结果分析 | 第40-45页 |
一、指标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及配对样本T检验 | 第40-43页 |
二、盈余管理手段的结果分析 | 第43页 |
三、盈余管理动机的结果分析 | 第43-45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45-50页 |
第一节 本文结论 | 第46-47页 |
第二节 本文建议 | 第47-48页 |
第三节 本文创新点及局限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附录 | 第54-57页 |
后记 | 第57-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