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22页 |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 | 第10-13页 |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概念 | 第10页 |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机理 | 第10-11页 |
·微生物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 第11-13页 |
·植物内生菌 | 第13-16页 |
·植物内生菌的多样 | 第14页 |
·植物内生菌在病害防治中的作用 | 第14-15页 |
·内生菌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15-16页 |
·芽孢杆菌属在生物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油茶软腐病概况及防治现状与展望 | 第18-20页 |
·油茶软腐病症状及发生规律 | 第19页 |
·油茶软腐病病原菌的形态及传播 | 第19-20页 |
·油茶软腐病的防治 | 第20页 |
·本文研究的课题来源、目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课题来源 | 第20-21页 |
·目的意义 | 第21页 |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2 油茶软腐病拮抗内生菌的分离与鉴定 | 第22-3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2-24页 |
·实验材料 | 第22页 |
·实验方法 | 第22-2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4-30页 |
·油茶软腐病内生拮抗菌的分离筛选 | 第24-29页 |
·油茶软腐病内生拮抗菌拮抗机理的探索 | 第29-30页 |
·小结 | 第30-31页 |
3 油茶软腐病内生拮抗细菌L46发酵条件的优化 | 第31-4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1-34页 |
·材料 | 第31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1-32页 |
·方法 | 第32-3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4-42页 |
·发酵培养基优化 | 第34-38页 |
·发酵条件优化 | 第38-41页 |
·拮抗菌L46生长曲线、抑菌时程曲线 | 第41-42页 |
·小结 | 第42-43页 |
4 油茶软腐病内生拮抗细菌L46菌剂的研制 | 第43-5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3-46页 |
·试验材料 | 第43页 |
·试验方法 | 第43-4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6-54页 |
·载体对芽孢存活和生长的影响 | 第46-47页 |
·不同载体对拮抗菌芽孢水浴活率(耐热力)的影响 | 第47页 |
·芽孢萌发促进剂的筛选 | 第47-48页 |
·表面活性剂的筛选 | 第48-50页 |
·主要助剂的配比 | 第50-52页 |
·生防菌L46可湿性粉剂的质量指标 | 第52-53页 |
·生防菌L46可湿性粉剂的保藏温度和保藏时间的测定 | 第53页 |
·生防菌L46可湿性粉剂的田间防效测定 | 第53-54页 |
·小结 | 第54-55页 |
5 结论与讨论 | 第55-57页 |
·油茶软腐病拮抗内生菌的分离鉴定及拮抗机理研究 | 第55页 |
·油茶软腐病内生拮抗细菌发酵条件的优化 | 第55-56页 |
·油茶软腐病内生拮抗细菌L46菌剂的研制 | 第56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