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小商品采购风险智能评价和预警方法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目录 | 第10-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8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国内外研究成果 | 第15-22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15-17页 |
·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17-20页 |
·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 | 第20-22页 |
·研究意义 | 第22-24页 |
·经济、社会意义 | 第22-23页 |
·学术意义 | 第23-24页 |
·研究目的 | 第24-25页 |
·研究方法 | 第25页 |
·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 第25-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二章 义乌小商品采购特征 | 第28-57页 |
·义乌小商品采购市场的发展历程及其阶段特征 | 第28-34页 |
·义乌小商品采购市场的发展历程 | 第29-31页 |
·义乌小商品采购市场的阶段特征 | 第31-34页 |
·义乌小商品采购市场的成因机制 | 第34-47页 |
·企业集群效应及其竞争力优势的体现 | 第34-43页 |
·独特的商业文化背景及其优势体现 | 第43-47页 |
·义乌小商品采购的现状及其特征 | 第47-56页 |
·外贸出口非常强势,其地位越发稳固 | 第47-52页 |
·外贸出口隐忧尚存,面临较大的信用风险 | 第52-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三章 义乌小商品采购的信用风险 | 第57-72页 |
·供应链风险及其传导机制 | 第57-64页 |
·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 | 第57-59页 |
·供应链风险及其特征 | 第59-62页 |
·供应链风险的传导机制 | 第62-64页 |
·义乌小商品采购的外贸供应链及其风险 | 第64-71页 |
·外贸供应链及其风险 | 第64-68页 |
·义乌小商品采购的外贸供应链风险 | 第68-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四章 义乌小商品采购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 第72-126页 |
·风险评价初始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研究 | 第72-93页 |
·模糊集理论 | 第72-75页 |
·动态模糊聚类分析 | 第75-79页 |
·基于动态模糊聚类,构建风险评价初始指标体系 | 第79-93页 |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约简方法研究 | 第93-102页 |
·粗糙集理论 | 第93-96页 |
·基于粗糙集理论,约简风险评价体系的评价指标 | 第96-102页 |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确定方法研究 | 第102-116页 |
·确定指标权重的思想 | 第102-103页 |
·基于模糊集、粗糙集,确定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 | 第103-116页 |
·风险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 第116-125页 |
·模糊TOPSIS评价方法 | 第116-118页 |
·义乌小商品采购商的风险综合评价 | 第118-125页 |
·本章小结 | 第125-126页 |
第五章 义乌小商品采购风险预警方法研究 | 第126-176页 |
·风险预警和风险预警系统框架 | 第126-137页 |
·风险预警的相关知识 | 第126-129页 |
·风险预警机制及风险预警系统运行框架 | 第129-132页 |
·WEB数据挖掘和WUPM一般框架 | 第132-137页 |
·风险预警系统设计的方法 | 第137-156页 |
·数据挖掘的分析方法及技术 | 第137-139页 |
·关联规则挖掘 | 第139-145页 |
·BP(BackPropagation)神经网络 | 第145-153页 |
·支持向量机 | 第153-156页 |
·风险预警模型的构建 | 第156-165页 |
·风险预警系统的设计 | 第156-160页 |
·风险预警系统的模型 | 第160-165页 |
·风险预警系统的实证研究 | 第165-175页 |
·系统建设的目标及原则 | 第165-166页 |
·风险预警系统的建设 | 第166-175页 |
·本章小结 | 第175-176页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第176-178页 |
·全文结论与创新点 | 第176页 |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第176-177页 |
·本章小结 | 第177-178页 |
参考文献 | 第178-193页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193-194页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持和参与的课题 | 第194-195页 |
致谢 | 第1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