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纠纷预防研究--以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为例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3页 |
| ·课题背景 | 第11-12页 |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 ·国内外医患纠纷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 ·研究方法和基本框架 | 第16-17页 |
| 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概述 | 第17-23页 |
| ·医患关系及其演变 | 第17-18页 |
| ·危机管理 | 第18-20页 |
| ·危机 | 第18-19页 |
| ·危机管理 | 第19-20页 |
| ·医患纠纷与危机的相似点 | 第20-22页 |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第3章 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医患纠纷现状分析 | 第23-27页 |
| ·近年来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医患纠纷情况 | 第23-25页 |
| ·医院概括 | 第23页 |
| ·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近 5 年医患纠纷情况 | 第23-25页 |
| ·医患纠纷的危害 | 第25-26页 |
| ·医患纠纷对医院的影响 | 第25页 |
| ·医患纠纷对社会的影响 | 第25页 |
| ·医患纠纷对患者及家属的影响 | 第25-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第4章 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医患纠纷产生原因 | 第27-37页 |
| ·社会原因 | 第27-29页 |
| ·导致医患的利益矛盾的一个原因是经济的改革 | 第27页 |
| ·医保制度和体制改革不完善 | 第27-28页 |
| ·失实的媒体炒作 | 第28-29页 |
| ·医院原因 | 第29-34页 |
| ·解释不周、沟通不够 | 第29-30页 |
| ·诊疗缺陷、技术操作不熟练 | 第30-31页 |
| ·诊疗费用偏高诱发医患纠纷 | 第31页 |
| ·违反医疗工作制度、规程而引发医患纠纷 | 第31页 |
| ·医疗责任心不够强导致医患纠纷 | 第31-32页 |
| ·服务态度问题导致的医疗纠纷 | 第32页 |
| ·其他因素导致的医患纠纷 | 第32-34页 |
| ·患方原因 | 第34-36页 |
| ·价值观念的改变 | 第34页 |
| ·患者维权意识有所增强 | 第34-35页 |
| ·私欲驱使 | 第35页 |
| ·医患间缺乏沟通 | 第35-36页 |
| ·违背常规、自以为是 | 第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5章 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医患纠纷预防对策 | 第37-51页 |
| ·防范原则 | 第37-39页 |
| ·尊重 | 第37-38页 |
| ·公正 | 第38页 |
| ·商谈 | 第38-39页 |
| ·针对社会原因的对策 | 第39-41页 |
| ·加大政府资金投入以增强医疗服务能力 | 第39-40页 |
| ·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和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 第40页 |
| ·化解医疗信任危机 | 第40-41页 |
| ·依托行政司法部门引导依法维权之路 | 第41页 |
| ·搞好医患纠纷中媒体管理 | 第41页 |
| ·针对医院原因的对策 | 第41-44页 |
| ·完善医患纠纷处置的制度建设 | 第41-42页 |
| ·重视质量管理 | 第42页 |
| ·强化事故追究制度 | 第42页 |
| ·加大资金投入以增强医疗服务能力 | 第42-43页 |
| ·强化医院的法治建设 | 第43页 |
|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导向作用 | 第43页 |
| ·医疗技术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基石 | 第43-44页 |
| ·积极引入仲裁制度建设 | 第44页 |
| ·针对患方原因的对策 | 第44-47页 |
| ·强烈的质量意识 | 第44-45页 |
| ·严格的程序制度 | 第45页 |
| ·及时疏导与处理 | 第45-46页 |
| ·建立多种形式的医患沟通渠道 | 第46-47页 |
| ·预防纠纷的临床措施 | 第47-50页 |
| ·询问病史全面细致 | 第47页 |
| ·辅助检查不宜减 | 第47-48页 |
| ·病案记录及时严谨 | 第48页 |
| ·预先告知主动热情 | 第48-49页 |
| ·判断预后留有余地 | 第49-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结论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55-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
| 作者简介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