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8页 |
| 摘要 | 第8-9页 |
| Abstract | 第9-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有利于加快产业化进程 | 第11页 |
| ·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 第11页 |
| ·有利于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 第11-12页 |
| ·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 第12页 |
| ·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 第2章 乳酸加工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内涵及理论基础 | 第17-22页 |
| ·乳酸加工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内涵 | 第17-19页 |
| ·乳酸加工企业界定 | 第17页 |
| ·循环经济内涵 | 第17-18页 |
| ·乳酸加工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界定 | 第18-19页 |
| ·乳酸加工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9-20页 |
| ·清洁生产理论 | 第20页 |
| ·外部性理论 | 第20-21页 |
| ·博弈理论 | 第21页 |
| ·农业产业化理论 | 第21-22页 |
| 第3章 河南金丹乳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循环经济实证分析 | 第22-33页 |
| ·金丹公司概况 | 第22页 |
| ·金丹公司发展循环经济模式 | 第22-23页 |
| ·金丹公司循环经济主要内容 | 第23-28页 |
| ·减量化—物质流 | 第23-26页 |
| ·再循环—水循环 | 第26-27页 |
| ·再利用—固废和包装桶的加工处理 | 第27-28页 |
| ·金丹公司循环经济效益分析 | 第28-31页 |
| ·环境效益 | 第29页 |
| ·经济效益 | 第29-30页 |
| ·社会效益 | 第30-31页 |
| ·金丹公司实施循环经济成功之处 | 第31-32页 |
| ·严格按照循环经济原则实施 | 第31页 |
| ·完善循环经济组织建设体系 | 第31页 |
| ·加大科技资金投入 | 第31页 |
| ·加强员工教育激励 | 第31-32页 |
| ·金丹公司实施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 | 第32-33页 |
| ·缺乏完善具体的衡量标准 | 第32页 |
| ·废弃物回收体系不健全 | 第32页 |
| ·监督管理体系不完善 | 第32页 |
| ·循环经济宣传力度不够 | 第32页 |
| ·融资门槛依然较高 | 第32-33页 |
| 第4章 乳酸加工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模式的选择 | 第33-41页 |
| ·乳酸加工企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常见模式 | 第33-35页 |
| ·乳酸加工企业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延伸 | 第33-34页 |
| ·乳酸加工企业循环经济产业链的补充 | 第34页 |
| ·乳酸加工企业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改进 | 第34页 |
| ·乳酸加工企业循环经济产业链的耦合 | 第34-35页 |
| ·乳酸加工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链模式选择行为经济分析 | 第35-37页 |
| ·下游企业对乳酸加工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链模式选择影响分析 | 第37-38页 |
| ·政府对乳酸加工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链模式选择影响分析 | 第38页 |
| ·乳酸加工企业、下游企业和政府间博弈模型的经济分析 | 第38-41页 |
| 第5章 乳酸加工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建议 | 第41-44页 |
| ·明确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目标 | 第41页 |
| ·改革管理机制和监督体制 | 第41页 |
| ·完善可衡量的具体指标体系 | 第41页 |
| ·提高员工节能减排意识 | 第41页 |
| ·健全技术投入和实施体系 | 第41-42页 |
| ·完善资金投入保障机制 | 第42页 |
| ·加强企业间合作,完善产业链条 | 第42-43页 |
| ·加大政府银行的扶持力度 | 第43页 |
| ·提高社会循环经济意识 | 第43-44页 |
| 第6章 结语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