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21页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4页 |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选题意义 | 第12-14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4-17页 |
·国外研究成果 | 第14-15页 |
·国内研究成果 | 第15-17页 |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7-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技术路线图 | 第18页 |
·研究目标及创新点 | 第18-21页 |
·论文的研究目标 | 第18-19页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女农民工基本理论 | 第21-29页 |
·女农民工概念 | 第21页 |
·农民工概念的由来 | 第21页 |
·女农民工的产生 | 第21页 |
·女农民工的构成 | 第21-24页 |
·性别构成 | 第22页 |
·年龄构成 | 第22-23页 |
·文化构成 | 第23页 |
·婚姻构成 | 第23-24页 |
·行业构成 | 第24页 |
·女农民工的特点 | 第24-29页 |
·人数逐年增加,且以青年为主 | 第25页 |
·流动方向相对集中,就近就地转移为主 | 第25-26页 |
·工作岗位不稳定,流动性较强 | 第26页 |
·文化水平低,缺乏必要的职业教育培训 | 第26-27页 |
·收入水平低,同工不同酬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女农民工就业保障体系的现状分析 | 第29-37页 |
·政策倾斜增加,但并不能完全保障劳动权益 | 第29-31页 |
·国家对女农民工的保障力度加大 | 第29-30页 |
·户籍制度仍阻碍农民工权益的保障 | 第30页 |
·社会保障实施机制较弱 | 第30-31页 |
·现行的劳动法律较多,但是针对女农民工的专项法律很少 | 第31-32页 |
·现有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 | 第31页 |
·专项立法不健全 | 第31-32页 |
·劳动力市场不规范,保障水平参差不齐 | 第32-34页 |
·整体上参保人数上升 | 第32-33页 |
·与城镇居民相比,女农民工的参保率仍然很低 | 第33页 |
·劳动力市场不规范 | 第33-34页 |
·女农民工参保的积极性不高 | 第34-37页 |
·女农民工低收入水平的制约 | 第34页 |
·传统性思想观念的阻碍 | 第34-35页 |
·女农民工保障意识淡薄 | 第35-37页 |
第四章 女农民工就业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 | 第37-47页 |
·女农民工就业保障体系的总体目标 | 第37-41页 |
·以增加女农民工收入和促进社会公平为重点,保证社会和谐稳定 | 第38页 |
·以改善女农民工住房、子女教育为重点,加快人口城镇化进程 | 第38-39页 |
·以改变“二元社会保障”为重点,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 | 第39-40页 |
·以增强女农民工职业技能为重点,提高女农民工的就业能力 | 第40页 |
·以满足女农民工城市公共服务为重点,强化女农民工权益保障 | 第40-41页 |
·女农民工就业保障体系 | 第41-47页 |
·科学合理的社会保险制度 | 第42-43页 |
·积极地就业促进政策 | 第43-44页 |
·规范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 第44页 |
·丰富高质量的城市生活 | 第44-45页 |
·城市公共服务的基本覆盖 | 第45-47页 |
第五章 完善女农民工就业保障体系的对策 | 第47-57页 |
·完善社会保险制度,提高参保率 | 第47-49页 |
·建立弹性保险制度 | 第47-48页 |
·完善保险关系的转移接续 | 第48页 |
·降低参保门槛,增强参保的信心 | 第48-49页 |
·建立健全从业保障政策,消除制度性障碍 | 第49-51页 |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打破城乡二元社会结构 | 第49页 |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增加女农民工收入 | 第49-50页 |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消除就业歧视 | 第50页 |
·鼓励创新型企业发展,提升就业率 | 第50-51页 |
·完善法律法规建设,保障女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 第51-52页 |
·加快专项立法,完善保障机制 | 第51页 |
·规范用工环境,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 | 第51-52页 |
·严格执法力度,保证基本劳动权利得到落实 | 第52页 |
·坚持人本观念,逐渐提升女农民工的生活质量 | 第52-54页 |
·创新住房体系建设,让女农民工有房可住 | 第52-53页 |
·对女农民工子女一视同仁,共享国家教育资源 | 第53页 |
·发挥社区作用,丰富女农民工的业余生活 | 第53-54页 |
·健全教育培训体系,强化女农民工的就业能力 | 第54-55页 |
·政府加大投入力度,提升教育硬件设施 | 第54页 |
·企业定期进行教育培训,塑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 第54-55页 |
·加强宣传服务,丰富信息来源渠道 | 第55页 |
·提升女农民工素质,增强城市生活的融入性 | 第55-57页 |
·提升自身内涵,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 | 第55页 |
·不断更新观念,紧跟时代发展 | 第55-56页 |
·引导女农民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 第56-5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致谢 | 第63-65页 |
附录 | 第65-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