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论文

女农民工就业保障体系构建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一章 导论第11-21页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1-14页
     ·选题背景第11-12页
     ·选题意义第12-14页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4-17页
     ·国外研究成果第14-15页
     ·国内研究成果第15-17页
   ·研究方法与思路第17-18页
     ·研究方法第17-18页
     ·技术路线图第18页
   ·研究目标及创新点第18-21页
     ·论文的研究目标第18-19页
     ·论文的创新点第19-21页
第二章 女农民工基本理论第21-29页
   ·女农民工概念第21页
     ·农民工概念的由来第21页
     ·女农民工的产生第21页
   ·女农民工的构成第21-24页
     ·性别构成第22页
     ·年龄构成第22-23页
     ·文化构成第23页
     ·婚姻构成第23-24页
     ·行业构成第24页
   ·女农民工的特点第24-29页
     ·人数逐年增加,且以青年为主第25页
     ·流动方向相对集中,就近就地转移为主第25-26页
     ·工作岗位不稳定,流动性较强第26页
     ·文化水平低,缺乏必要的职业教育培训第26-27页
     ·收入水平低,同工不同酬第27-29页
第三章 女农民工就业保障体系的现状分析第29-37页
   ·政策倾斜增加,但并不能完全保障劳动权益第29-31页
     ·国家对女农民工的保障力度加大第29-30页
     ·户籍制度仍阻碍农民工权益的保障第30页
     ·社会保障实施机制较弱第30-31页
   ·现行的劳动法律较多,但是针对女农民工的专项法律很少第31-32页
     ·现有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第31页
     ·专项立法不健全第31-32页
   ·劳动力市场不规范,保障水平参差不齐第32-34页
     ·整体上参保人数上升第32-33页
     ·与城镇居民相比,女农民工的参保率仍然很低第33页
     ·劳动力市场不规范第33-34页
   ·女农民工参保的积极性不高第34-37页
     ·女农民工低收入水平的制约第34页
     ·传统性思想观念的阻碍第34-35页
     ·女农民工保障意识淡薄第35-37页
第四章 女农民工就业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第37-47页
   ·女农民工就业保障体系的总体目标第37-41页
     ·以增加女农民工收入和促进社会公平为重点,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第38页
     ·以改善女农民工住房、子女教育为重点,加快人口城镇化进程第38-39页
     ·以改变“二元社会保障”为重点,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第39-40页
     ·以增强女农民工职业技能为重点,提高女农民工的就业能力第40页
     ·以满足女农民工城市公共服务为重点,强化女农民工权益保障第40-41页
   ·女农民工就业保障体系第41-47页
     ·科学合理的社会保险制度第42-43页
     ·积极地就业促进政策第43-44页
     ·规范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第44页
     ·丰富高质量的城市生活第44-45页
     ·城市公共服务的基本覆盖第45-47页
第五章 完善女农民工就业保障体系的对策第47-57页
   ·完善社会保险制度,提高参保率第47-49页
     ·建立弹性保险制度第47-48页
     ·完善保险关系的转移接续第48页
     ·降低参保门槛,增强参保的信心第48-49页
   ·建立健全从业保障政策,消除制度性障碍第49-51页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打破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第49页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增加女农民工收入第49-50页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消除就业歧视第50页
     ·鼓励创新型企业发展,提升就业率第50-51页
   ·完善法律法规建设,保障女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第51-52页
     ·加快专项立法,完善保障机制第51页
     ·规范用工环境,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第51-52页
     ·严格执法力度,保证基本劳动权利得到落实第52页
   ·坚持人本观念,逐渐提升女农民工的生活质量第52-54页
     ·创新住房体系建设,让女农民工有房可住第52-53页
     ·对女农民工子女一视同仁,共享国家教育资源第53页
     ·发挥社区作用,丰富女农民工的业余生活第53-54页
   ·健全教育培训体系,强化女农民工的就业能力第54-55页
     ·政府加大投入力度,提升教育硬件设施第54页
     ·企业定期进行教育培训,塑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第54-55页
     ·加强宣传服务,丰富信息来源渠道第55页
   ·提升女农民工素质,增强城市生活的融入性第55-57页
     ·提升自身内涵,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第55页
     ·不断更新观念,紧跟时代发展第55-56页
     ·引导女农民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第56-57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3页
致谢第63-65页
附录第65-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村女性人力资源转移研究
下一篇:企业衍生与创新网络的演化--基于高科技产业集群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