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1-12页 |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2-14页 |
第2章 车辆的振动与控制 | 第14-31页 |
·车辆振动的研究概况 | 第14-17页 |
·车辆振动控制方法综述 | 第17-19页 |
·车辆振动的研究方法 | 第19-27页 |
·有限元法 | 第19-22页 |
·实验模态分析技术 | 第22-24页 |
·振动测试技术 | 第24-26页 |
·振动舒适性的评价方法 | 第26-27页 |
·软件Pro/E、ANSYS及HyperMesh的简介 | 第27-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BY150三轮摩托车的振动测试 | 第31-36页 |
·试验振动测试系统 | 第31页 |
·空挡原地状态下的实验 | 第31-33页 |
·道路行驶状态下的实验 | 第33-34页 |
·发动机与车架采用减振橡胶块连接的减振效果测量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BY150三轮摩托车原车车架的动态特性分析 | 第36-54页 |
·车架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36-37页 |
·车架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7-40页 |
·车架有限元模型基本单元的选择 | 第37-38页 |
·车架有限元模型的结构离散 | 第38-40页 |
·摩托车车架的有限元模态分析 | 第40-43页 |
·自由约束条件的选择 | 第40-41页 |
·频段范围的选择 | 第41页 |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41-43页 |
·摩托车车架的实验模态分析 | 第43-46页 |
·频响函数的激励信号以及激励方法的选择 | 第43-44页 |
·试验测试系统及其布置 | 第44-45页 |
·测点的布置 | 第45-46页 |
·测试及数据后处理 | 第46页 |
·BY150摩托车车架有限元模态与实验模态的对比验证 | 第46-47页 |
·路面激励和发动机激励对BY150车架动态性能的影响 | 第47-49页 |
·路面激励的影响 | 第47-48页 |
·发动机激励的影响 | 第48-49页 |
·车架的刚度计算与分析 | 第49-52页 |
·BY150摩托车车架的具体改进措施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 BY150三轮摩托车改型车振动情况对比分析 | 第54-62页 |
·有限元仿真的振动情况对比 | 第54-56页 |
·模态分析对比 | 第54-56页 |
·刚度对比分析 | 第56页 |
·整车振动舒适性的对比分析 | 第56-61页 |
·空挡原地状态下原车和改型车的振动测试 | 第56-59页 |
·道路行驶状态下原车和改型车的振动测试 | 第59-61页 |
·本章小结及建议 | 第61-62页 |
第6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 第62-64页 |
·总结 | 第62-63页 |
·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附录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