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4页 |
第一部分 内隐学习研究概述 | 第14-28页 |
一、内隐学习的研究范式 | 第14-20页 |
(一) 人工语法学习范式 | 第14-16页 |
(二) 序列学习范式 | 第16-18页 |
(三) 复杂系统控制范式 | 第18页 |
(四) 形-义联结学习范式 | 第18-20页 |
二、意识性测量的方法 | 第20-24页 |
(一) 言语报告 | 第20-21页 |
(二) 零相关和猜测标准 | 第21-23页 |
(三) 结构知识测量 | 第23-24页 |
三、内隐学习的迁移研究 | 第24-28页 |
(一) 内隐学习在不同领域间的迁移 | 第25-26页 |
(二) 关于迁移赖以发生的知识类型的探讨 | 第26-28页 |
第二部分 形-义联结的内隐学习 | 第28-45页 |
一、形-义联结 | 第28-30页 |
二、形-义联结内隐学习的提出 | 第30-31页 |
三、形-义联结内隐学习的实证研究 | 第31-45页 |
(一) 来自词汇自身意义的形-义联结的内隐学习 | 第32-40页 |
(二) 来自语境意义的形-义联结的内隐学习 | 第40-45页 |
第三部分 形-义联结内隐学习与隐喻性迁移效应 | 第45-60页 |
一、隐喻及隐喻性迁移效应的涵义 | 第45-46页 |
(一) 隐喻 | 第45-46页 |
(二) 隐喻性迁移效应 | 第46页 |
二、隐喻性迁移效应的实证研究 | 第46-52页 |
(一) 隐喻性迁移效应的普遍性 | 第46-50页 |
(二) 隐喻性迁移效应的双向性 | 第50-52页 |
三、隐喻性迁移效应的具身认知解释 | 第52-57页 |
(一) 概念隐喻的视角 | 第52-54页 |
(二) 知觉模拟的视角 | 第54-57页 |
四、形-义联结的内隐学习与隐喻性迁移效应 | 第57-60页 |
(一) 隐喻性迁移效应对形-义联结内隐学习研究的启示 | 第57-59页 |
(二) 形-义联结内隐学习及其隐喻性迁移效应的研究意义与价值 | 第59-60页 |
第四部分 形-义联结的内隐学习及其隐喻性迁移的实验研究 | 第60-99页 |
一、实验一:关于“高低”的形-义联结的内隐学习及其隐喻性迁移 | 第60-69页 |
1 引言 | 第60-61页 |
2 方法 | 第61-65页 |
3 结果 | 第65-68页 |
4 讨论 | 第68-69页 |
二、实验二:关于“权力”的形-义联结的内隐学习及其隐喻性迁移 | 第69-78页 |
1 引言 | 第69-70页 |
2 方法 | 第70-74页 |
3 结果 | 第74-76页 |
4 讨论 | 第76-78页 |
三、实验三:关于“大小”和“权力”的形-义联结的内隐学习及其双向迁移 | 第78-89页 |
1 引言 | 第78-79页 |
2 方法 | 第79-83页 |
3 结果 | 第83-87页 |
4 讨论 | 第87-89页 |
四、实验四:知觉模拟在形-义联结内隐学习及其隐喻性迁移中的作用 | 第89-99页 |
1 引言 | 第89-90页 |
2 方法 | 第90-94页 |
3 结果 | 第94-97页 |
4 讨论 | 第97-99页 |
第五部分 总讨论 | 第99-117页 |
一、形-义联结的内隐学习 | 第100-104页 |
(一) 概念可用性和形义联结的内隐学习 | 第101-103页 |
(二) 语言相关性和形-义联结的内隐学习 | 第103-104页 |
二、形-义联结内隐学习的隐喻性迁移 | 第104-109页 |
(一) 形-义联结概括化知识的获得 | 第104-106页 |
(二) 形-义联结内隐知识的双向迁移 | 第106-109页 |
三、形-义联结内隐学习中的知觉模拟 | 第109-111页 |
(一) 知觉模拟和形-义联结内隐学习的发生 | 第109-110页 |
(二) 知觉模拟对内隐学习研究的启示 | 第110-111页 |
四、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11-117页 |
(一) 形-义联结内隐学习的隐喻性迁移的普遍性 | 第111-113页 |
(二) 形-义联结内隐学习及其隐喻性迁移的神经机制 | 第113-117页 |
第六部分 结论 | 第117-118页 |
附录1. 实验一学习和测试材料 | 第118-121页 |
附录2. 实验二学习和测试材料 | 第121-124页 |
附录3. 实验三学习和测试材料 | 第124-128页 |
附录4. 实验四学习和测验材料 | 第128-131页 |
参考文献 | 第131-148页 |
后记 | 第148-1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