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信息化和碎片化时代下的智能手机 | 第8-9页 |
·即时通信的变革与移动互联网 | 第9页 |
·用户需求和“以用户为中心”设计 | 第9-10页 |
·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研究现状小结 | 第13页 |
·课题研究价值和创新点 | 第13-14页 |
·研究目的与价值 | 第13-14页 |
·研究创新点 | 第14页 |
·课题研究方法和框架 | 第14-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5-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移动即时通信与 UCD 基本理论概述 | 第18-32页 |
·移动即时通信综述 | 第18-25页 |
·移动即时通信发展阶段 | 第18-19页 |
·移动即时通信典型产品 | 第19-21页 |
·移动即时通信未来趋势 | 第21-23页 |
·移动即时通信潜在威胁 | 第23-25页 |
·UCD 及其开发流程 | 第25-27页 |
·什么是 UCD | 第25-26页 |
·UCD 产品开发流程 | 第26-27页 |
·服务用户的交互设计及用户体验 | 第27-31页 |
·服务用户的交互设计 | 第27-28页 |
·人人都是用户体验师 | 第28-30页 |
·用户体验对移动产品的重要性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基于 UCD 的移动即时通信产品设计体验分析 | 第32-45页 |
·基于 UCD 体验的三个层次概述 | 第32-33页 |
·典型移动即时通信产品的结构层设计分析 | 第33-37页 |
·支撑信息的架构设计 | 第33-35页 |
·满足需求的功能设计 | 第35-36页 |
·引导行为的交互设计 | 第36-37页 |
·典型移动即时通信产品的框架层设计分析 | 第37-40页 |
·确定框架的界面设计 | 第37-38页 |
·指引方向的导航设计 | 第38-40页 |
·传达内容的信息设计 | 第40页 |
·典型移动即时通信产品的表现层设计分析 | 第40-43页 |
·传递能量的图标设计 | 第41-42页 |
·表达情感的色彩设计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四章 基于 UCD 的移动即时通信产品用户需求分析 | 第45-59页 |
·探索目标用户及其需求 | 第45-47页 |
·至高无上的目标用户 | 第45页 |
·发现用户目标和需求——用户研究 | 第45-47页 |
·移动即时通信目标用户访谈 | 第47-51页 |
·用户访谈一般过程 | 第47页 |
·目标用户参与情况 | 第47-48页 |
·用户访谈基本提纲 | 第48-49页 |
·用户访谈结果整理与归纳 | 第49-51页 |
·移动即时通信目标用户问卷调查 | 第51-56页 |
·问卷调查一般过程 | 第51页 |
·目标用户参与情况 | 第51页 |
·问卷调查具体内容 | 第51页 |
·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整理与分析 | 第51-56页 |
·小结:利用四象限法分析用户需求因素 | 第56-59页 |
第五章 基于 UCD 的移动即时通信产品设计原则 | 第59-83页 |
·基于 UCD 的结构层设计原则 | 第59-61页 |
·采用灵活的信息架构 | 第59页 |
·主要功能优先级排序 | 第59-60页 |
·适时显示的原则 | 第60-61页 |
·基于 UCD 的框架层设计原则 | 第61-66页 |
·保证界面框架一致 | 第61-62页 |
·允许用户发生“错误” | 第62-64页 |
·增强并促进任务流 | 第64-65页 |
·引导式设计原则 | 第65-66页 |
·基于 UCD 的表现层设计原则 | 第66-68页 |
·形象好且有礼貌 | 第66-67页 |
·使用视觉隐喻 | 第67页 |
·界面信息可控制 | 第67-68页 |
·基于 UCD 的移动即时通信产品设计实践 | 第68-83页 |
·基于调研结论创建人物角色 | 第68-70页 |
·模拟用户的真实场景 | 第70-72页 |
·需求提取与功能设定 | 第72-74页 |
·低保真原型设计 | 第74-79页 |
·高保真原型设计 | 第79页 |
·利用测试法快速评估 | 第79-83页 |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83-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9页 |
附录 | 第89-96页 |
附录 1 图表索引 | 第89-91页 |
附录 2 移动即时通信类产品整理和收集 | 第91-92页 |
附录 3 移动即时通信产品访谈表格 | 第92-93页 |
附录 4 移动即时通信产品问卷调查 | 第93-96页 |
附录 5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研究成果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