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材料高效磨削机理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符号物理含义表 | 第11-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19页 |
·课题来源及研究内容 | 第16-19页 |
·课题来源 | 第16页 |
·本课题研究背景 | 第16-17页 |
·研究目的 | 第17页 |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9-37页 |
·齿轮磨削技术 | 第19-26页 |
·齿轮磨削加工技术 | 第19-21页 |
·磨齿机的发展现状 | 第21-23页 |
·微晶刚玉砂轮的发展概况与现状 | 第23-26页 |
·磨削传热分析研究 | 第26-31页 |
·磨削传热理论研究现状 | 第26-28页 |
·磨削温度测量技术 | 第28-30页 |
·磨削传热问题数值仿真技术 | 第30-31页 |
·磨削烧伤研究 | 第31-34页 |
·磨削烧伤的特征 | 第31-32页 |
·磨削烧伤判别与检测 | 第32-34页 |
·残余应力 | 第34-36页 |
·残余应力的产生机理与分类 | 第34-35页 |
·残余应力测试方法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实验方案设计 | 第37-45页 |
·实验目的 | 第37页 |
·平面磨削与渐开线齿轮磨削的异同点 | 第37页 |
·磨削渐开线齿轮原理 | 第37-42页 |
·工艺试验方法及方案 | 第42-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实验条件 | 第45-62页 |
·磨床 | 第45页 |
·试件材料特性及试件尺寸 | 第45-48页 |
·试件材料特性 | 第45-47页 |
·试件尺寸 | 第47-48页 |
·砂轮 | 第48-49页 |
·磨削液 | 第49页 |
·砂轮修整标准 | 第49-51页 |
·检测仪器与评价方法 | 第51-61页 |
·磨削力 | 第51-54页 |
·磨削温度 | 第54-56页 |
·试件表面质量 | 第56-57页 |
·磨削烧伤 | 第57-58页 |
·表面残余应力 | 第58-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 | 第62-79页 |
·砂轮对磨削过程的影响 | 第62-64页 |
·磨削液对磨削过程的影响 | 第64页 |
·磨削参数对磨削力的影响 | 第64-68页 |
·工作台速度对磨削力的影响 | 第65-66页 |
·砂轮线速度对磨削力的影响 | 第66-67页 |
·磨削深度对磨削力的影响 | 第67-68页 |
·磨削参数对磨削温度的影响 | 第68-69页 |
·砂轮线速度对磨削温度的影响 | 第68-69页 |
·磨削深度对磨削温度的影响 | 第69页 |
·磨削参数对试件表面质量的影响 | 第69-75页 |
·试件表面烧伤 | 第70-74页 |
·试件表层残余应力 | 第74-75页 |
·工艺试验结果探讨 | 第75-78页 |
·有效切刃数 C | 第75-77页 |
·比磨削能 | 第77-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六章 磨削温度场三维数值仿真技术研究 | 第79-93页 |
·有限元仿真参数的确定 | 第79-83页 |
·热源传热模型 | 第79-80页 |
·热量分配比 | 第80-83页 |
·磨削温度场有限元分析 | 第83-87页 |
·网格划分 | 第84-85页 |
·单元选择 | 第85-86页 |
·边界条件及载荷施加 | 第86页 |
·平面磨削温度有限元结果 | 第86-87页 |
·V 型槽与渐开线齿轮磨削温度对比分析 | 第87-90页 |
·热影响层深度 | 第89-90页 |
·模数对齿轮磨削影响的仿真分析与讨论 | 第90-91页 |
·本章小结 | 第91-93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8页 |
致谢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