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女子大学的当代复兴--金陵女子学院特区建设探索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18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7-8页 |
二、有关该课题的研究现状 | 第8-14页 |
(一) 关于我国女子大学的研究 | 第8-9页 |
(二) 关于中外女子大学的比较研究 | 第9-11页 |
(三) 关于金陵女子大学的研究 | 第11-14页 |
(四) 关于南师大金陵女子学院的研究 | 第14页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第14-16页 |
(一) 女子大学 | 第14-15页 |
(二) 社会性别 | 第15页 |
(三) 大学特区 | 第15-16页 |
(四) 金陵女子学院特区 | 第16页 |
四、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第一章 中国女子大学的兴衰 | 第18-28页 |
第一节 我国女子大学的孕育(1844-1904) | 第18-20页 |
一、教会至女校兴 | 第18-19页 |
二、后起之秀本土女学 | 第19-20页 |
第二节 我国女子大学的兴起(1905-1949) | 第20-25页 |
一、我国女子大学的产生与发展 | 第20-23页 |
二、男女同校后我国女子大学的发展 | 第23-25页 |
第三节 我国女子大学的衰落(1949-1997) | 第25-28页 |
一、我国女子大学的中断(1949-1984) | 第26-27页 |
二、我国女子大学的重建(1985-1997) | 第27-28页 |
第二章 女子大学复兴的价值和面临的问题 | 第28-41页 |
第一节 女子大学复兴的价值分析 | 第28-32页 |
一、女子大学的教育补偿价值 | 第28-29页 |
二、女子大学的社会性别教育价值 | 第29-31页 |
三、女子大学的学术价值 | 第31-32页 |
第二节 中国女子大学复兴的现实背景 | 第32-36页 |
一、现代社会中性别歧视的普遍 | 第32-34页 |
二、高等教育中的“男性中心意识” | 第34-36页 |
第三节 国内女子大学的现状 | 第36-41页 |
一、女子大学的现状 | 第36-37页 |
二、女子大学的主要问题 | 第37-41页 |
第三章 作为大学特区的金陵女子学院建设的构想 | 第41-59页 |
第一节 金陵女子学院特区建设的必要性 | 第41-43页 |
一、从金陵女子学院的历史沿革看 | 第41页 |
二、从金陵女子学院的问题看 | 第41-43页 |
第二节 金陵女子学院特区建设的可能性 | 第43-48页 |
一、金陵女子大学的优势 | 第43-44页 |
二、国外女子大学的经验借鉴 | 第44-48页 |
第三节 金陵女子学院特区建设的设想与架构 | 第48-59页 |
一、弘扬特有的办学理念 | 第48-50页 |
二、国际化的办学模式 | 第50-51页 |
三、高层次的文理专业设置 | 第51-53页 |
四、增权于学生的教学管理 | 第53-54页 |
五、家庭化的师生管理 | 第54-55页 |
六、自由开放的校园文化 | 第55-59页 |
结语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