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一.文献综述 | 第10-19页 |
| 1. 生长素概况 | 第10-11页 |
| 2. 生长素的理化性质 | 第11-12页 |
| ·吲哚乙酸的理化性质 | 第11页 |
| ·萘乙酸的理化性质 | 第11-12页 |
| 3. 生长素的作用机理 | 第12页 |
| 4.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 第12-13页 |
| 5. 植物激素的测定方法 | 第13-15页 |
| ·生物鉴定法 | 第13页 |
| ·免疫法 | 第13-14页 |
| ·物理化学方 | 第14-15页 |
| ·其他方法 | 第15页 |
| 6. 残留问题 | 第15-16页 |
| 7. 残留的危害 | 第16-17页 |
| 8. 本文研究依据 | 第17-18页 |
| 9.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 第18-19页 |
| 二.材料与方法 | 第19-24页 |
| 1. 实验材料 | 第19-20页 |
| ·植物材料 | 第19页 |
| ·主要化学试剂 | 第19页 |
| ·主要溶液 | 第19-20页 |
| ·实验仪器 | 第20页 |
| 2. 实验方法 | 第20-24页 |
| ·微核试验 | 第20-22页 |
| ·蚕豆根尖的培养 | 第20页 |
| ·染毒 | 第20-21页 |
| ·根尖细胞恢复培养 | 第21页 |
| ·根尖细胞的固定 | 第21页 |
| ·解离与染色 | 第21页 |
| ·制片 | 第21页 |
| ·镜检 | 第21页 |
| ·统计 | 第21-22页 |
| ·蚕豆根尖彗星实验 | 第22-23页 |
| ·蚕豆根尖细胞核悬液的制备 | 第22页 |
| ·凝胶样品的制备 | 第22页 |
| ·细胞裂解与DNA解旋 | 第22页 |
| ·电泳与中和 | 第22页 |
| ·染色 | 第22-23页 |
| ·数据分析 | 第23页 |
| ·蚕豆根尖MDA和SOD、POD的检测 | 第23-24页 |
| ·蚕豆根尖MDA的制备和检测 | 第23页 |
| ·蚕豆根尖SOD和POD酶液的制备和检测 | 第23页 |
| ·蚕豆根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第23-24页 |
| 三.实验结果 | 第24-37页 |
| 1. 蚕豆根尖微核实验结果 | 第24-29页 |
| ·IAA,NAA对蚕豆根尖微核率的影响 | 第24-25页 |
| ·IAA,NAA对蚕豆根尖染色体畸变率的影响 | 第25-28页 |
| ·IAA,NAA对蚕豆根尖有丝分裂指数的影响 | 第28-29页 |
| 2. 彗星实验 | 第29-32页 |
| 3. IAA,NAA致蚕豆根尖细胞氧化损伤 | 第32-37页 |
| ·IAA,NAA对蚕豆根尖细胞MDA含量的影响 | 第32-34页 |
| ·IAA,NAA对蚕豆根尖SOD,POD活性的影响 | 第34-37页 |
| 四.讨论与分析 | 第37-41页 |
| 1. 微核试验 | 第37-38页 |
| ·IAA,NAA致蚕豆根尖微核实验结果讨论 | 第37页 |
| ·IAA,NAA对蚕豆根尖染色体畸变率的影响 | 第37-38页 |
| ·IAA,NAA对蚕豆根尖有丝分裂的影响 | 第38页 |
| ·IAA,NAA处理下微核,染色体和有丝分裂的关系 | 第38页 |
| 2. 彗星实验 | 第38-39页 |
| 3. 蚕豆根尖SOD、POD、MDA的实验结果讨论 | 第39-41页 |
| 结论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6页 |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第46-47页 |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