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16页 |
·纳米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纳米材料概述 | 第9页 |
·纳米材料安全性的相关研究 | 第9-11页 |
·单壁碳纳米管对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相关研究情况 | 第11页 |
·单壁碳纳米管诱导活性氧族的堆积导致氧化损伤和细胞凋亡的研究 | 第11-13页 |
·项目立题依据 | 第13-16页 |
·纳米材料与心血管系统之间的联系以及其造成的危害 | 第13-14页 |
·单臂碳纳米管是研究心血管系统毒性作用的典型纳米材料 | 第14-16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6-21页 |
·实验材料 | 第16页 |
·纳米材料 | 第16页 |
·实验方法 | 第16-21页 |
·细胞培养 | 第16页 |
·单壁碳纳米管的分散 | 第16页 |
·甲氧基-4-硝苯基)-3-(4-硝苯基)-5-(2,4-二磺基苯)-2H-四唑单钠盐),WST-8测定细胞存活率 | 第16-17页 |
·活性氧族的检测 | 第17页 |
·谷胱甘肽的检测 | 第17页 |
·一氧化氮合酶的检测 | 第17页 |
·DNA-蛋白质交联的分析 | 第17-18页 |
·非变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18页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丙二醛 | 第18页 |
·单细胞凝胶电泳 | 第18页 |
·蛋白质羰基化的测定 | 第18页 |
·线粒体势能的检测 | 第18-19页 |
·Casepase-3活性的检测 | 第19页 |
·Annexin V-FITC/PI细胞凋亡的分析 | 第19页 |
·细胞周期的测定 | 第19页 |
·逆转录PCR反应 | 第19页 |
·免疫荧光 | 第19-20页 |
·免疫印记 | 第20页 |
·凋亡细胞形态荧光显微镜以及扫描电镜的检测 | 第20页 |
·数据分析 | 第20页 |
·实验仪器 | 第20-21页 |
3. 实验结果 | 第21-33页 |
·细胞存活率的检测 | 第21页 |
·活性氧族(ROS)、谷胱甘肽(GSH)、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检测 | 第21-24页 |
·DNA-蛋白质交联的分析 | 第24页 |
·非变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24页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丙二醛 | 第24-25页 |
·单细胞凝胶电泳 | 第25-26页 |
·蛋白质羰基化的测定 | 第26页 |
·线粒体势能的检测 | 第26-27页 |
·CASEPASE-3活性的检测 | 第27页 |
·ANNEXIN V-FITC/PI细胞凋亡的分析 | 第27页 |
·细胞周期的测定 | 第27-29页 |
·逆转录PCR反应 | 第29页 |
·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记 | 第29-30页 |
·凋亡细胞形态观察扫描电镜的检测 | 第30-33页 |
4. 讨论 | 第33-39页 |
·单壁碳纳米管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 第33页 |
·ROS的检测和GSH的测定 | 第33-34页 |
·DNA-蛋白质交联的研究 | 第34页 |
·单壁碳纳米管氧化损伤的研究 | 第34-35页 |
·线粒体膜势能的检测 | 第35-36页 |
·CASPASE-3活性的检测 | 第36页 |
·细胞周期的检测 | 第36-37页 |
·ANNEXIN V-FITC/PI细胞凋亡的检测 | 第37页 |
·P53依赖的线粒体途径细胞凋亡 | 第37-39页 |
5. 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附录 | 第49-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