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符号说明 | 第7-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8-23页 |
·水稻品质研究概况 | 第8-9页 |
·国外现状 | 第8-9页 |
·国内现状 | 第9页 |
·稻米的组成 | 第9-10页 |
·稻米品质与评价标准 | 第10-15页 |
·碾磨品质 | 第10-11页 |
·外观品质 | 第11页 |
·蒸煮食味品质 | 第11-14页 |
·直链淀粉含量 | 第12页 |
·糊化温度 | 第12页 |
·胶稠度 | 第12页 |
·稻米淀粉粘滞性特征值 | 第12-14页 |
·米粒伸长度(kernelelnogatino) | 第14页 |
·香味(scentorarom) | 第14页 |
·营养品质 | 第14-15页 |
·淀粉的结构 | 第15页 |
·直链淀粉 | 第15页 |
·支链淀粉 | 第15页 |
·水稻Wx基因及其表达调控 | 第15-20页 |
·Wx等位基因的类型 | 第16-17页 |
·Wx基因的进化 | 第17-18页 |
·Wx等位变异对直连淀粉含量的影响 | 第18页 |
·Wx基因的表达调控 | 第18-20页 |
·Wx基因的转录调控 | 第18-19页 |
·Wx基因转录后水平的表达调控 | 第19-20页 |
·分子标记在育种中的运用 | 第20-21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1-23页 |
第二章 不同Wx等位基因低世代回交系的构建 | 第23-32页 |
·前言 | 第2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3-27页 |
·供试水稻品种 | 第23-24页 |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24页 |
·含不同Wx等位基因回交株系构建 | 第24-25页 |
·水稻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25页 |
·分子标记的选用及其检测 | 第25-26页 |
·分子标记的选用 | 第25-26页 |
·PCR与酶切反应 | 第26页 |
·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 第26-2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7-30页 |
·用于鉴别不同等位基因的分子标记 | 第27页 |
·供试水稻品种中Wx基因型的鉴定 | 第27-29页 |
·含不同Wx等位基因低世代回交株系的选育 | 第29-30页 |
·讨论 | 第30-32页 |
第三章 Wx基因不同等位变异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 第32-79页 |
·前言 | 第3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2-34页 |
·实验材料 | 第32页 |
·实验方法 | 第32-34页 |
·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 | 第32-33页 |
·胶稠度测定 | 第33页 |
·淀粉粘滞性测定 | 第33-34页 |
·淀粉热力学特性的测定 | 第34页 |
·糊化温度测定 | 第3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4-72页 |
·不同Wx等位基因品种的品质分析 | 第34-35页 |
·籼稻背景下Wx等位基因变异效应对稻米品质影响 | 第35-61页 |
·籼稻9311背景下Wx~(in)和Wx~(mw)对稻米品质影响 | 第35-40页 |
·籼稻桂朝2号背景下Wx~(in)和Wx~(mw)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 第40-44页 |
·籼稻3611背景下Wx~(in)和Wx~b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 第44-50页 |
·籼稻天丰B背景下Wx~(in)和Wx~b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 第50-55页 |
·籼稻协青早B和II32B背景下Wx~(in)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 第55-61页 |
·粳稻背景下Wx等位基因变异效应对稻米品质影响 | 第61-72页 |
·粳稻日本晴背景下Wx~(in)和Wx~(mw) | 第61-66页 |
·粳稻武运粳8号和C418背景下Wx~(mq)、Wx~(mq)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 第66-72页 |
·讨论 | 第72-76页 |
·不同Wx等位基因与AC的关系 | 第72-73页 |
·不同Wx等位基因与GC的关系 | 第73-74页 |
·不同Wx等位基因与淀粉粘滞性(RVA)的关系 | 第74-75页 |
·不同Wx等位基因与淀粉热力学性(DSC)的关系 | 第75-76页 |
·研究小结 | 第76-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