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稻草还田对小麦抗性生理、出苗及产量的影响

目录第1-4页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9页
符号说明第9-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16页
   ·秸秆还田研究背景第10页
   ·秸秆还田研究现状第10-15页
     ·秸秆还田对土壤结构及理化性质的影响第10-12页
     ·秸秆还田对土壤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第12-13页
     ·秸秆还田对作物抗性生理、出苗及产量的影响第13-15页
       ·秸秆还田对作物出苗的影响第13页
       ·秸秆还田对作物根系、叶片抗衰老性的影响第13-14页
       ·秸秆还田对作物茎秆抗倒性的影响第14页
       ·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第14-15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5页
   ·研究内容第15-16页
第二章 稻草还田量对盆栽小麦抗性生理、出苗及产量的影响第16-22页
   ·试验设计与方法第16-17页
     ·试验设计第16页
     ·测定项目及分析方法第16-17页
     ·统计方法第17页
   ·结果与分析第17-22页
     ·稻草还田量对小麦出苗的影响第17页
     ·稻草还田量对小麦根系生长量及活力的影响第17-19页
       ·稻草还田量对小麦根系生长量的影响第17-18页
       ·稻草还田量对小麦根系活力的影响第18-19页
     ·稻草还田量对小麦旗叶衰老的影响第19-21页
       ·稻草还田量对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第19页
       ·稻草还田量对小麦旗叶光合速率的影响第19-20页
       ·稻草还田量对小麦旗叶SOD和CAT酶活性的影响第20-21页
     ·稻草还田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第21-22页
第三章 稻草还田深度对盆栽小麦抗性生理、出苗及产量的影响第22-29页
   ·试验设计与方法第22-23页
     ·试验设计第22页
     ·测定项目及方法第22-23页
     ·统计方法第23页
   ·结果与分析第23-29页
     ·稻草还田深度对小麦出苗的影响第23页
     ·稻草还田深度对小麦根系生长量及活力的影响第23-25页
       ·稻草还田深度对小麦根系生长量的影响第23-24页
       ·稻草还田深度对小麦根系活力的影响第24-25页
     ·稻草还田深度对小麦根系结构的影响第25页
     ·稻草还田深度对小麦旗叶衰老的影响第25-28页
       ·稻草还田深度对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第25-26页
       ·稻草还田深度对小麦光合速率的影响第26-27页
       ·稻草还田深度对小麦旗叶SOD、CAT酶活性的影响第27-28页
     ·稻草还田深度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第28-29页
第四章 稻草还田与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出苗及产量的影响第29-38页
   ·试验设计及方法第29页
     ·试验设计第29页
     ·测定项目及分析方法第29页
     ·统计方法第29页
   ·结果与分析第29-38页
     ·不同处理小麦的出苗情况第29-33页
       ·不同处理小麦出苗变异系数第29-30页
       ·不同处理小麦出苗率与整齐度第30-31页
       ·不同处理小麦出苗率低下的影响因素第31-33页
     ·不同处理对小麦群体生长的影响第33-34页
     ·不同处理对小麦产量构成及产量的影响第34-35页
     ·小麦出苗率、出苗变异系数、产量构成及产量间的相关分析第35-36页
     ·小麦出苗率、出苗变异系数、产量构成及产量间的通径分析第36-38页
第五章 稻草还田与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抗倒性的影响第38-48页
   ·试验设计及方法第38-39页
     ·试验设计第38页
     ·测定项目及分析方法第38-39页
     ·统计方法第39页
   ·结果与分析第39-48页
     ·不同处理对小麦茎秆的抗倒伏能力的影响第39-41页
     ·不同处理对小麦单株鲜重、茎秆株高、重心高度及节间长度的影响第41-43页
     ·不同处理对小麦茎秆粗度、茎壁厚度、节间干重等茎秆充实度的影响第43-46页
     ·小麦抗倒伏特性与茎秆主要物理性状的相关性第46-48页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第48-52页
   ·稻草还田对小麦抗性生理的影响第48-50页
     ·稻草还田对小麦根系生长量及活性的影响第48页
     ·稻草还田对小麦旗叶衰老的影响第48-49页
       ·稻草还田量对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及光和速率的影响第48-49页
       ·稻草还田量对小麦旗叶SOD和CAT酶活性的影响第49页
     ·稻草还田对小麦抗倒性的影响第49-50页
   ·稻草还田对小麦出苗的影响第50页
   ·稻草还田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第50-51页
   ·问题与进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8页
致谢第58-59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9-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杆菌介导大豆转化体系的建立及植酸酶基因的导入
下一篇:水稻Wx基因不同等位变异的效应及其育种应用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