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我国获得显著性商标注册中存在的问题 | 第11-16页 |
第一节 对商标获得显著性的考察角度不尽完善 | 第12-14页 |
一、 标示性和区分性 | 第12页 |
二、 实证分析 | 第12-14页 |
第二节 获得显著性商标注册应考虑功能性 | 第14-16页 |
一、 商标法的目的 | 第14页 |
二、 实证分析 | 第14-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6页 |
第二章 美国获得显著性商标注册制度比较研究 | 第16-37页 |
第一节 获得显著性商标保护的兴起 | 第16-20页 |
一、 获得显著性商标保护的起源 | 第16-18页 |
二、 获得显著性与商标五分法 | 第18-20页 |
第二节 美国认定商标获得显著性判例考察 | 第20-31页 |
一、 获得显著性商标使用的方式、时间和程度 | 第20-23页 |
二、 获得显著性商标的广告宣传 | 第23-26页 |
三、 同行业经营者对标识的使用 | 第26-27页 |
四、 相关行业内提供的商业证据 | 第27-28页 |
五、 相关消费者证据 | 第28-30页 |
六、 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节 获得显著性商标注册的限制 | 第31-36页 |
一、 通用名称不得受到保护 | 第31-32页 |
二、 功能性 | 第32-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我国获得显著性商标注册制度完善 | 第37-42页 |
第一节 我国获得显著性商标制度相关立法现状 | 第37-39页 |
一、 我国获得显著性商标制度立法演变 | 第37-38页 |
二、 我国获得显著性商标制度立法梳理及评析 | 第38-39页 |
第二节 完善我国获得显著性商标注册保护的立法建议 | 第39-42页 |
一、 获得显著性商标注册保护的根本价值追求——利益平衡 | 第40页 |
二、 我国获得显著性商标注册的立法改进 | 第40-42页 |
附录一 | 第42-43页 |
附录二 | 第43-45页 |
一、 获得显著性商标的定义 | 第43页 |
二、 获得显著性商标的显著性认定 | 第43-44页 |
三、 获得显著性标识的功能性认定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9-50页 |
后记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