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1页 |
1.1 研究背景及理论意义 | 第8-9页 |
1.2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9-11页 |
第二章 知识产权善意取得制度的提出及发展现状 | 第11-22页 |
2.1 知识产权善意取得制度的提出 | 第11页 |
2.2 知识产权善意取得制度的发展现状 | 第11-22页 |
2.2.1 知识产权善意取得制度学说 | 第11-12页 |
2.2.2 国内知识产权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的立法考察及司法实践 | 第12-17页 |
2.2.3 域外知识产权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的立法考察及司法实践 | 第17-22页 |
第三章 知识产权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 | 第22-28页 |
3.1 知识产权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 第22-23页 |
3.1.1 物权和知识产权在制度构造方面具有共通性 | 第22页 |
3.1.2 权利客体的无形性不妨碍其适用善意取得制度 | 第22-23页 |
3.2 知识产权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的必要性分析 | 第23-28页 |
3.2.1 维护交易安全与秩序的需要 | 第23-25页 |
3.2.2 统一司法实践的需要 | 第25-26页 |
3.2.3 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善意取得制度价值的需要 | 第26-28页 |
第四章 我国知识产权善意取得制度的构建设想 | 第28-35页 |
4.1 知识产权善意取得制度的构建前提 | 第28-30页 |
4.1.1 完善登记对抗主义制度 | 第28-29页 |
4.1.2 坚持区分适用的理念 | 第29-30页 |
4.2 知识产权善意取得制度的立法思路 | 第30页 |
4.3 知识产权善意取得的一般构成要件认定 | 第30-33页 |
4.3.1 取得人之主观要件——善意 | 第31-32页 |
4.3.2 善意取得的对价:以合理的价格转让 | 第32页 |
4.3.3 让与人需无权处分 | 第32-33页 |
4.4 知识产权善意取得的法律效力 | 第33-35页 |
4.4.1 与物权善意取得法律效力的区别 | 第33页 |
4.4.2 各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 第33-35页 |
结语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致谢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