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契约视角的我国铁路车票问题研究
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1 绪论 | 第10-13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11-13页 |
2 契约相关理论与铁路车票属性综述 | 第13-17页 |
·契约相关理论综述 | 第13-15页 |
·最大化、均衡与效率 | 第13页 |
·信息与契约安排 | 第13-14页 |
·价格机制 | 第14页 |
·不完全契约 | 第14页 |
·成本、效益与契约风险的分配 | 第14-15页 |
·铁路车票的属性及法律解释 | 第15-17页 |
·铁路车票的属性 | 第15-16页 |
·铁路车票的文本内容及法律解释 | 第16-17页 |
3 我国铁路车票的演变背景及历程 | 第17-20页 |
·新中国第一代铁路车票——常备客票 | 第17-18页 |
·第二代车票——计算机软纸车票 | 第18-19页 |
·高铁时代的第三代车票——磁介质车票 | 第19页 |
·实践中的高信息量车票——IC卡车票 | 第19-20页 |
4 铁路客运服务关系与车票作用 | 第20-35页 |
·硬板票时期的客运服务关系及车票作用 | 第21-24页 |
·出行前购票阶段 | 第21页 |
·出行进站检票阶段 | 第21-23页 |
·出行乘车服务阶段 | 第23页 |
·出行后出站阶段 | 第23-24页 |
·计算机软纸车票时期的客运服务关系及车票作用 | 第24-30页 |
·出行前购票阶段 | 第24-27页 |
·出行进站检票阶段 | 第27页 |
·出行乘车服务阶段 | 第27-29页 |
·出行后出站阶段 | 第29-30页 |
·磁卡票时期的客运服务关系及车票作用 | 第30-35页 |
·出行前购票阶段 | 第31-33页 |
·出行进站检票阶段 | 第33-34页 |
·出行乘车服务阶段 | 第34页 |
·出行后出站阶段 | 第34-35页 |
5 我国铁路车票在契约关系中的问题及国外经验借鉴 | 第35-44页 |
·我国铁路车票在契约关系中的问题 | 第35-38页 |
·日本铁路客运契约治理经验借鉴 | 第38-42页 |
·印度铁路客运契约治理经验借鉴 | 第42-44页 |
6 契约视角对我国铁路车票问题的建议 | 第44-55页 |
·对铁路车票承运主体的建议 | 第44-49页 |
·以最小成本搭建最优信息对称环境 | 第44-45页 |
·以价格工具设计高效多样契约服务产品 | 第45-47页 |
·以违约成本预防风险优化救济 | 第47-48页 |
·以科技应用促进契约实施成效 | 第48-49页 |
·对铁路车票监管主体的建议 | 第49-53页 |
·以政府干预弥补市场失灵 | 第50页 |
·尊重主体性质形成区分化价格形成机制 | 第50-51页 |
·以监管平衡优化违约救济实施 | 第51-53页 |
·对铁路车票运送主体的建议 | 第53-55页 |
7 结论及展望 | 第55-58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展望 | 第56-58页 |
附录:铁路行李、包裹运输合同 | 第58-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6页 |
作者简历 | 第66-68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