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 ·选题背景和依据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国外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 ·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微带天线的分析 | 第14-24页 |
| ·微带天线的理论分析方法 | 第14页 |
| ·传输线模型理论 | 第14-17页 |
| ·空腔模型理论 | 第17-19页 |
| ·微带天线的数值分析方法 | 第19-24页 |
| ·数值分析方法概述 | 第19-20页 |
| ·有限元法 | 第20-21页 |
| ·矩量法 | 第21-23页 |
| ·有限差分法 | 第23-24页 |
| 第三章 微带天线单元设计与仿真分析 | 第24-51页 |
| ·微带天线的辐射机理 | 第24-25页 |
| ·微带天线的设计 | 第25-27页 |
| ·介质基片的设计 | 第25页 |
| ·贴片尺寸的选取 | 第25-26页 |
| ·频带宽度 | 第26-27页 |
| ·馈电方式的选择与阻抗匹配 | 第27页 |
| ·微带天线的小型化技术 | 第27-36页 |
| ·增加介电常数 | 第28页 |
| ·加载微带天线技术 | 第28-30页 |
| ·曲流技术 | 第30-33页 |
| ·左手材料 | 第33-34页 |
| ·FSS 技术 | 第34-36页 |
| ·微带天线的宽频带技术 | 第36-40页 |
| ·概述 | 第36-37页 |
| ·微带天线频带展宽的方法 | 第37-38页 |
| ·同轴馈电的矩形电磁耦合微带天线 | 第38-40页 |
| ·微带天线的宽波束技术 | 第40-42页 |
| ·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 第40-41页 |
| ·展宽微带天线波束宽度的基本方法 | 第41-42页 |
| ·介质加载展宽天线波束宽度 | 第42页 |
| ·微带天线的设计实例 | 第42-50页 |
| ·Ka 频段宽频带 Z 字缝微带共形天线单元设计分析 | 第42-44页 |
| ·双频圆极化微带天线设计 | 第44-46页 |
| ·双频宽波束天线的设计 | 第46-50页 |
| ·小结 | 第50-51页 |
| 第四章 UHF 频段宽频带圆极化共形天线的设计 | 第51-73页 |
| ·技术指标 | 第51页 |
| ·电路方案 | 第51-57页 |
| ·小型化、宽频带设计 | 第52-54页 |
| ·宽波束设计 | 第54-55页 |
| ·共形设计 | 第55页 |
| ·馈电网络设计 | 第55-57页 |
| ·天线的结构设计 | 第57-62页 |
| ·结构总体方案 | 第57-58页 |
| ·天线罩 | 第58-59页 |
| ·印制板 | 第59-61页 |
| ·馈电网络 | 第61-62页 |
| ·仿真结果 | 第62-67页 |
| ·驻波 | 第63页 |
| ·圆极化增益方向图 | 第63-65页 |
| ·轴比 | 第65-67页 |
| ·实测结果 | 第67-69页 |
| ·常温指标测试综合结果 | 第67-69页 |
| ·环境实验指标测试结果 | 第69页 |
| ·天线的功率容量 | 第69-73页 |
| ·高功率容量设计 | 第69页 |
| ·实测结果 | 第69-71页 |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71-73页 |
|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 第73-74页 |
| 致谢 | 第74-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