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1页 |
·概述 | 第15页 |
·QAM 调制解调原理 | 第15-17页 |
·QAM 调制的性能 | 第17-19页 |
·频带利用率 | 第17-18页 |
·误码率 | 第18-19页 |
·选题现状及意义 | 第19-20页 |
·论文结构安排 | 第20-21页 |
第二章 QAM 调制基带算法设计 | 第21-32页 |
·扰码器 | 第21-22页 |
·串并转换模块 | 第22页 |
·差分编码 | 第22-24页 |
·相位模糊问题的引出 | 第22-23页 |
·差分编码 | 第23-24页 |
·信道编码 | 第24-29页 |
·LEE 氏编码简介 | 第24-26页 |
·LEE 氏码的相位透明性 | 第26-27页 |
·(84,81)LEE 氏码编译码原理 | 第27-28页 |
·LEE 氏编译码器设计 | 第28-29页 |
·QAM 调制算法仿真 | 第29-31页 |
·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符号同步电路设计 | 第32-52页 |
·符号同步 | 第32-37页 |
·符号同步实现方法 | 第32-35页 |
·基于 Gardner 内插的定时同步框图 | 第35-37页 |
·Gardner 定时内插算法原理 | 第37-49页 |
·内插器 | 第37-42页 |
·控制器 | 第42-44页 |
·误差检测器 | 第44-47页 |
·环路滤波器 | 第47-48页 |
·匹配滤波器 | 第48-49页 |
·符号同步仿真及分析 | 第49-51页 |
·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信道均衡设计 | 第52-68页 |
·盲均衡原理 | 第52-54页 |
·Bussgang 类盲均衡算法 | 第54-60页 |
·CMA 自适应均衡算法 | 第56-57页 |
·MCMA 自适应均衡算法 | 第57-58页 |
·MMA 自适应均衡算法 | 第58-59页 |
·HCMA 自适应均衡算法 | 第59-60页 |
·MMA+HCMA 双模算法 | 第60-61页 |
·盲均衡算法仿真及分析 | 第61-67页 |
·MMA 算法性能仿真 | 第61-63页 |
·单模模式均衡仿真 | 第63-64页 |
·双模模式均衡仿真 | 第64-67页 |
·小结 | 第67-68页 |
第五章 基于 Verilog 的 QAM 调制解调关键技术实现 | 第68-88页 |
·FPGA 及 Verilog 语言简介 | 第68-69页 |
·基于 Verilog 的 QAM 调制基带算法实现 | 第69-74页 |
·扰码模块 | 第69-71页 |
·串并转换/差分编码模块 | 第71-72页 |
·信道编码 | 第72-74页 |
·基于 Verilog 的符号同步环路实现 | 第74-79页 |
·控制器 | 第74-75页 |
·内插器 | 第75-78页 |
·误差提取模块和环路滤波模块 | 第78-79页 |
·基于 Verilog 盲均衡实现 | 第79-87页 |
·滤波器模块 | 第79-82页 |
·误差提取模块 | 第82-84页 |
·系数更新模块 | 第84-86页 |
·盲均衡联调 | 第86-87页 |
·小结 | 第87-88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88-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3页 |
个人简历、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3-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