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中国经济史论文

晚清至民国蒙古族经济史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7页
导论第17-25页
 一、论文选题意义第17-18页
 二、相关研究动态第18-23页
 三、主要研究内容第23-24页
 四、主要研究方法第24-25页
第1章 帝国主义列强对蒙古族的经济侵略与满蒙“新政”第25-56页
   ·沙俄等帝国主义列强对蒙古族的经济侵略第26-30页
     ·沙俄对中国蒙古族的经济入侵第26-29页
     ·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列强势力侵入蒙古第29-30页
     ·沙俄与日本对蒙古族的侵略活动第30页
   ·帝国主义列强对蒙古族经济掠夺的多种方式第30-37页
     ·倾销商品与掠夺原料第31-32页
     ·利用洋行进行资本输出第32-34页
     ·高利贷盘剥第34-35页
     ·投资工矿业第35-37页
   ·洋教对蒙古族的经济侵略第37-41页
     ·法、比天主教对“蒙古教区”的争夺第37-38页
     ·比利时“蒙民归奉圣教”传教计划的破产第38-39页
     ·洋教会以多种方式掠夺蒙古族土地第39-40页
     ·强盗般地掠夺狂潮第40-41页
   ·清政府对蒙古族的“新政”第41-50页
     ·清政府对蒙古地区“新政”的原因第41-42页
     ·“移民实边”政策的提出第42-45页
     ·“移民实边”政策的具体措施第45-47页
     ·部分东蒙古王公的“励精图治”第47-50页
   ·蒙古族人民反帝、反官僚、抗垦、抗租斗争第50-56页
     ·以反洋教为中心的蒙古族反帝斗争第50-52页
     ·蒙古族人民的抗租、抗丁斗争第52-54页
     ·蒙古族人民抗垦斗争第54-56页
第2章 晚清蒙古族经济从封建制到半殖民地半官僚制的转变第56-91页
   ·晚清蒙古族社会性质与经济、政治制度变迁第56-59页
     ·晚清蒙古族社会性质的转变第56-57页
     ·晚清盟旗制的衰变第57-58页
     ·晚清蒙古族经济制度的演变第58-59页
   ·晚清蒙古族人口的缓慢增长第59-65页
     ·晚清的两次蒙古族人口调查第59-60页
     ·晚清蒙古族人口数据统计与分析第60-64页
     ·半殖民地半官僚制是蒙古族人口增长缓慢的根源第64-65页
   ·晚清蒙古族畜牧业由盛转衰第65-73页
     ·牧场耕地化第66-69页
     ·牲畜低产化第69-70页
     ·牧主债务化与牧民赤贫化第70-73页
   ·晚清蒙古族农业经济的进步第73-79页
     ·耕地面积扩大第73-76页
     ·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第76-77页
     ·农作物品种增多、产量提高第77-79页
   ·晚清蒙古族手工业和商业的畸形繁荣第79-84页
     ·商品性蒙古族手工业的发展第79-81页
     ·促使蒙古族商业发展的条件第81-82页
     ·高利贷商人的贸易掠夺第82-84页
   ·晚清混乱的蒙古族货币第84-91页
     ·实物货币第85-86页
     ·铁钱、铜钱与铜元第86页
     ·银两和银元第86-87页
     ·纸币第87-91页
第3章 民国时期多个反动政权对蒙古族的经济剥削第91-124页
   ·北洋政府的治蒙政策与蒙垦第92-100页
     ·北洋政府向日本出卖中国蒙古族的权益第92-94页
     ·北洋政府对蒙古王公“概仍其旧”政策第94-95页
     ·北洋政府的蒙垦政策第95-98页
     ·各路军阀强夺蒙古族土地第98-99页
     ·张作霖奉系军阀蒙垦与嘎达梅林抗垦斗争第99-100页
   ·国民政府的进一步蒙垦与蒙古族牧民反垦第100-103页
     ·国民政府蒙垦准备第100页
     ·国民政府的大肆蒙垦第100-102页
     ·“伊盟事变”抗垦斗争第102-103页
   ·沙俄策动外蒙古“独立”第103-110页
     ·民国时期外蒙古的三次“独立”第103-106页
     ·沙俄殖民主义是外蒙古“独立”的罪魁祸首第106-108页
     ·中国政府错误的经济政策加速了外蒙“独立”第108-109页
     ·蒙古族王公对自身经济利益的“维护”第109-110页
   ·日本伪满兴安政权对蒙古族的经济掠夺第110-116页
     ·伪满兴安政权的建立第110-112页
     ·蒙地奉上第112-113页
     ·“粮谷出荷”与“出荷牛”第113-114页
     ·经济统制第114-115页
     ·垄断达赉湖渔业资源第115页
     ·劳工苦役第115-116页
   ·日本伪蒙疆政权对蒙古族的殖民统治第116-124页
     ·鸦片侵略第117-120页
     ·金融控制第120-122页
     ·物资统制第122-124页
第4章 民国时期殖民和半殖民化的蒙古族经济第124-147页
   ·民国时期蒙古族人口的不平衡增长第124-130页
     ·民国时期蒙古族人口增长缓慢第124-126页
     ·民国时期蒙古族人口发展不平衡第126-129页
     ·喇嘛教衰落促进蒙古族人口增长第129-130页
   ·民国时期畜牧业的继续衰退与技术改良第130-135页
     ·日本侵略者对蒙古族畜牧业的掠夺第130-131页
     ·牲畜数量骤降第131-133页
     ·畜牧生产力水平低下第133页
     ·畜种与养殖技术改良第133-135页
   ·蒙古族农业的“破坏性增长”第135-138页
     ·日本侵略者“农业经营”计划与实施第135-137页
     ·蒙古族农业耕作更精细第137页
     ·农业发展改变了蒙古族生活方式第137-138页
   ·民国时期蒙古族工商业的殖民地化第138-141页
     ·蒙古族盐业的殖民地化第138-139页
     ·蒙古族工矿、交通的殖民地化第139-140页
     ·畜产品贸易殖民地化第140-141页
   ·民国时期蒙古族金融业的新旧交替第141-147页
     ·账局、票号、钱庄、典当行纷纷凋蔽第141-143页
     ·银行林立致货币混乱至极第143-144页
     ·民间借贷依然繁盛第144-145页
     ·邮政储金与简易保险的兴起与发展第145-147页
第5章 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的蒙古族新民主主义经济第147-160页
   ·共产党带领下的蒙古族解放事业第147-150页
     ·首批蒙古族共产党员的诞生与革命运动第147-148页
     ·共产党对蒙古族解放事业的政策推动第148-150页
     ·蒙古族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第150页
   ·大青山抗日根据地的财政与金融第150-155页
     ·大青山抗日根据地的开辟第151页
     ·大青山抗日根据地的财政经济第151-154页
     ·大青山抗日根据统的货币金融第154-155页
   ·蒙古族民主改革与货币统一第155-160页
     ·蒙古族农区和半农区的“土改”第156-157页
     ·蒙古族牧区和半牧区的“畜改”第157-158页
     ·蒙古族金融货币的逐步统一第158-160页
第6章 晚清至民国蒙古族与其他民族的经济关系第160-171页
   ·蒙满经济关系的弱化与破裂第160-162页
     ·满清从封禁到解禁的治蒙政策第160-161页
     ·蒙满联姻制度的瓦解第161-162页
   ·蒙汉经济由隔离走向融合第162-166页
     ·汉族“蒙古化”与蒙古族“汉化”第162-163页
     ·晚清旅蒙商的发展与民国时的衰落第163-165页
     ·蒙汉通婚得到允许并迅速发展第165-166页
   ·蒙古族与藏、维及外国民族的经济关系第166-171页
     ·以佛教为纽带的蒙藏经济关系走向衰落第166-168页
     ·新疆蒙古族与维吾尔族平等互利的经贸关系第168-169页
     ·俄日帝国主义对蒙古族经济殖民统治的后果第169-171页
参考文献第171-176页
 著作类第171-172页
 论文类第172-173页
 期刊类第173-176页
致谢第176-17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78页

论文共1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俄恰克图贸易对蒙古地区经济文化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湖南西部苗族地区的现代农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