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轿婚礼的复兴与迎亲工具的社会化--以陕北杨家沟村为表述对象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20页 |
| 一、研究缘起 | 第10-11页 |
| 二、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1-14页 |
| (一) 研究视角 | 第11-12页 |
| (二)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 (三) 研究评述 | 第13-14页 |
| 三、问题意识与创新 | 第14-15页 |
| 四、核心概念界定 | 第15页 |
| (一) 抬轿婚礼 | 第15页 |
| (二) 迎亲工具社会化 | 第15页 |
| 五、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 (一) 研究框架 | 第15-16页 |
| (二)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六、个案介绍 | 第17-20页 |
| (一) 名人笔下的村庄 | 第17-18页 |
| (二) 笔者见到的村庄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迎亲工具的变迁 | 第20-28页 |
| 一、传统时期的迎亲工具 | 第20-22页 |
| 二、解放后到“文革”前的迎亲工具 | 第22-24页 |
|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的迎亲工具 | 第24-25页 |
| 四、80年代后期的迎亲工具 | 第25-27页 |
| 五、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三章 抬轿婚礼的触发点 | 第28-37页 |
| 一、洋婆姨的“土”婚礼 | 第28-31页 |
| 二、村中用轿第一人 | 第31-33页 |
| 三、喜事中的悲情曲 | 第33-35页 |
| 四、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 第四章 抬轿婚礼出现的背景因素 | 第37-47页 |
| 一、传统习惯:祖祖辈辈留下来的 | 第37-40页 |
| 二、历史记忆:地主才能坐轿子 | 第40-42页 |
| 三、现实的无奈:娶妻难 | 第42-45页 |
| 四、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47-52页 |
| 一、社会分层:抬轿婚礼兴衰的一种可能解释 | 第47-49页 |
| 二、抬轿婚礼复兴的表征意义:迎亲工具的社会化 | 第49-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