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内蒙古农牧区扶贫开发的政府行为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引言第9-19页
 (一)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1. 选题背景第9页
  2. 研究意义第9-10页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0-13页
  1. 国外研究综述第10-11页
  2. 国内研究综述第11-13页
 (三)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阐释第13-17页
  1. 相关概念界定第13-15页
  2. 扶贫开发中政府行为的理论阐释第15-17页
 (四)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7-18页
  1. 研究内容第17页
  2. 研究方法第17-18页
 (五) 文章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第18-19页
  1. 文章的创新点第18页
  2. 文章的不足之处第18-19页
一、内蒙古农牧区扶贫开发的历程与成效第19-25页
 (一) 内蒙古农牧区扶贫开发的历程第19-22页
  1. 第一阶段:“输血式”扶贫(1986年——1993年)第19-20页
  2. 第二阶段:“三七”扶贫攻坚(1994年——2000年)第20页
  3. 第三阶段:“大规模开发式”扶贫(2001年至今)第20-22页
 (二) 内蒙古农牧区扶贫开发的成效第22-25页
  1. 贫困人口大幅减少第22页
  2. 农牧民家庭收支状况大有改观第22-24页
  3. 经济取得较快发展,12个旗县摘掉“国贫县”帽子第24-25页
二、内蒙古农牧区扶贫开发的政府行为分析:主要特点与存在问题第25-38页
 (一) 主要特点第26-34页
  1. 政府高度重视和强有力的政治承诺第26页
  2. “自上而下”的高度政府动员第26-28页
  3. 政府是农牧区扶贫制度和政策的最大供给者第28页
  4. 政府是扶贫资金的主要提供者和分配者第28-29页
  5. 以经济发展缓解贫困第29-30页
  6. 扶贫开发的府际协调作用明显第30-33页
  7. 开发式推进与分类扶持并重第33-34页
 (二) 存在的问题第34-38页
  1. 政府扶贫开发的干预效果不断下降第34页
  2. 扶贫资源配置过分强调和依赖政府的作用第34页
  3. 政府扶贫开发运行机制不完善第34-35页
  4. 政府扶贫资金与项目管理低效率第35-36页
  5. 政府“缺位”、“越位”导致NGO和贫困人口参与不足第36-38页
三、内蒙古农牧区扶贫开发政府行为的主要制约因素第38-42页
 (一) 内蒙古农牧区扶贫开发面临新的困难第38-40页
  1. 农牧区扶贫形势不容乐观第38-40页
  2. 农牧民增收手段薄弱,多种收入差距并存第40页
 (二) 政府在扶贫理念上的偏差与模糊第40-41页
 (三) 政府扶贫行为法制化程度低第41页
 (四) 政府自利性易导致扶贫资源分配扭曲第41-42页
 (五) 政府扶贫管理体制不完善第42页
四、内蒙古农牧区扶贫开发政府行为的改进与完善第42-54页
 (一) 更新政府扶贫开发的理念第43-44页
  1. 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实现从以经济扶助为主到以能力扶助为主的转变第43页
  2. 注重可持续发展,保护贫困农牧区生态环境第43-44页
  3. 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第44页
 (二) 加强法律制度建设,规范农牧区扶贫中的政府行为第44-45页
 (三) 创新政府扶贫开发运行机制第45-48页
  1. 建立民主科学的扶贫决策机制第45页
  2. 创新政府扶贫组织运行机制第45-46页
  3. 增强扶贫开发瞄准机制的针对性第46页
  4. 加强扶贫资源传递路径的创新第46-47页
  5. 建立合理与规范的监督约束机制第47页
  6. 构建农牧区社会保障长效机制第47-48页
 (四) 加强政府扶贫资金管理和监督第48-51页
  1. 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积极强化信贷、金融部门的扶贫参与第49-50页
  2. 建立多元化的扶贫开发融资渠道第50页
  3. 加强扶贫资金和项目的监管第50-51页
  4. 提高扶贫资金审计力度第51页
 (五) 构建“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大扶贫格局第51-54页
  1. 动员和支持各类社会主体参与扶贫,构建多元互动的农牧区扶贫开发组织体系第51-52页
  2. 推进参与式扶贫,增强农牧民贫困群体自主扶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52-54页
结语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60页
致谢第60-6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非政府组织参与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对策研究
下一篇:中国应急管理中政府的主体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