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7页 |
引言 | 第7-11页 |
第一章 苏轼批评文体的分类 | 第11-19页 |
一、 论诗诗 | 第11-12页 |
二、 序跋体 | 第12-15页 |
三、 书信体 | 第15-16页 |
四、 祭文体 | 第16-17页 |
五、 记体 | 第17-19页 |
第二章 苏轼批评文体的特征 | 第19-29页 |
一、 批评文体的自由化与文学性 | 第19-21页 |
二、 语言的美文化 | 第21-23页 |
三、 风格的抒情化 | 第23-25页 |
四、 思维方式的诗性化 | 第25-29页 |
第三章 儒、道、佛思想对苏轼批评文体的影响 | 第29-37页 |
一、 儒家思想对苏轼批评文体的影响 | 第29-32页 |
二、 道家思想对苏轼批评文体的影响 | 第32-34页 |
三、 佛家思想对苏轼批评文体的影响 | 第34-37页 |
第四章 苏轼批评文体具有的文体学意义 | 第37-43页 |
一、 苏轼批评文体在宋代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 | 第37-40页 |
二、 苏轼的文体自由、“文备众体”对当今批评文体带来的启示 | 第40-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后记 | 第48-4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