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禾谷类作物病虫害论文--稻病虫害论文--虫害论文

江西省乐平市稻水象甲发生规律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9-19页
   ·外来入侵动物简况第9页
   ·外来入侵害虫的危害第9-10页
   ·稻水象甲的全球分布发生动态第10-11页
   ·我国稻水象甲的发生与防治第11-13页
     ·稻水象甲的生物学特性第11-13页
       ·形态描述第11-12页
       ·生活史第12-13页
       ·发育历期第13页
       ·取食习性第13页
       ·滞育越夏第13页
   ·我国稻水象甲的分布及发生规律第13-18页
     ·我国的分布第13-14页
     ·发生规律第14-15页
     ·稻水象甲的分布格局及迁飞动态第15-17页
       ·田间空间分布格局第15-16页
       ·季节性迁飞扩散第16页
       ·在我国的扩散第16-17页
     ·稻水象甲的防治措施第17-18页
       ·农业防治第17-18页
       ·生物防治第18页
       ·化学防治第18页
       ·物理防治第18页
   ·研究目的第18-19页
第二章 江西省鄱阳湖平原双季稻区稻水象甲种群动态分析第19-26页
   ·材料与方法第19-20页
     ·材料第19页
     ·试验设计及方法第19-20页
       ·调查地点第19页
       ·越冬成虫生活习性及入迁稻田调查第19页
       ·越冬成虫田间发生动态调查第19页
       ·一代幼虫、成虫田间发生动态调查第19-20页
       ·一代成虫迁离本田调查第20页
   ·结果与分析第20-24页
     ·越冬代稻水象甲成虫发生规律第20-22页
       ·越冬基数及取食习性第20页
       ·稻水象甲成虫入迁稻田第20-21页
       ·越冬代成虫田间发生动态第21-22页
       ·田间发生量第22页
     ·一代幼虫、成虫发生动态第22-24页
       ·一代幼虫发生动态第22-23页
       ·一代成虫发生动态第23页
       ·一代成虫迁离本田第23-24页
   ·讨论第24-26页
第三章 越冬代稻水象甲春季扩散分布及相关栖境因子研究第26-37页
   ·材料与方法第26-27页
     ·调查地点第26页
     ·调查方法第26-27页
     ·数据分析第27页
   ·结果与分析第27-35页
     ·稻水象甲取食斑叶片数及取食斑数与栖境因子的相关性第27-33页
     ·平均每样方取食斑的数量与样方离越冬场所距离的回归分析第33-35页
       ·2010 年被取食杂草叶片数调查分析第33-34页
       ·2011 年杂草取食斑调查分析第34-35页
     ·取食杂草种类与取食叶片数的逐步回归分析第35页
   ·讨论第35-37页
第四章 南方双季稻区稻水象甲田间分布规律第37-42页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37-38页
     ·试验地基本概况第37页
     ·调查方法第37-38页
       ·取样方法第38页
       ·分布型测定第38页
       ·聚集因子分析第38页
   ·结果与讨论第38-41页
     ·稻水象甲的空间分布型检验第38-39页
     ·稻水象甲的空间分布型检验第39页
     ·聚集原因分析第39-41页
   ·结论第41-42页
第五章 外源茉莉酸甲酯诱导水稻对稻水象甲抗性实验第42-49页
   ·材料与方法第42-44页
     ·供试材料第42-43页
     ·试验地点第43页
     ·试验时间第43页
     ·实验方法第43-44页
       ·稻水象甲对经 MJA 处理后水稻的取食选择性第43-44页
       ·开放式和封闭式条件下经 MJA 处理后水稻上幼虫发生量第44页
     ·数据统计第44页
   ·结果与分析第44-47页
     ·稻水象甲对经 MJA 处理后水稻的取食选择性第44-46页
     ·开放式和封闭式条件下经 MJA 处理后水稻上幼虫的发生第46-47页
   ·讨论第47-49页
第六章 全文总结第49-51页
   ·结论第49页
   ·本文创新之处第49-50页
   ·展望第50-51页
致谢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江西省农业机械化战略发展研究
下一篇:苏轼批评文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