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3页 |
| ABSTRACT | 第13-15页 |
| 第一章 综述 | 第15-25页 |
| ·引言 | 第15页 |
| ·四链体DNAs的结构与生物学功能 | 第15-20页 |
| ·G-四链体DNAs的结构与生物学功能 | 第15-19页 |
| ·I-motif四链体DNA的结构与生物学功能 | 第19-20页 |
| ·识别四链体DNAs靶分子的研究进展 | 第20-23页 |
| ·小分子配体与四链体DNAs的作用模式 | 第21页 |
| ·以四链体DNAs为靶点的小分子配体 | 第21-23页 |
| ·本论文的设计思路和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 ·设计思路 | 第23页 |
| ·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 第二章 二取代邻菲罗啉衍生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 第25-31页 |
| ·引言 | 第25页 |
|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25-26页 |
| ·实验材料 | 第25-26页 |
| ·实验仪器 | 第26页 |
| ·二取代邻菲罗啉衍生物的合成路线 | 第26-28页 |
| ·二取代邻菲罗啉衍生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 第28-29页 |
| ·N,N’-双(2-氨基-6-吡啶基)-2,9-二甲酰胺-1,10-邻菲罗啉 | 第28页 |
| ·N,N’-双(2-(3-氯丙酰胺基)-6-吡啶基)-2,9-二甲酰胺-1,10-邻菲罗啉 | 第28页 |
| ·1,10-邻菲罗啉-2,9-二甲酰-6-(3-哌啶-1-基-丙酰胺基)-吡啶-2-胺 | 第28-29页 |
| ·1,10-邻菲罗啉-2,9-二甲酰-6-(3-吡咯-1-基-丙酰胺基)-吡啶-2-胺 | 第29页 |
| ·1,10-邻菲罗啉-2,9-二甲酰-6-(3-哌嗪-1-基-丙酰胺基)-吡啶-2-胺 | 第29页 |
| ·实验小结 | 第29-31页 |
| 第三章 二取代邻菲罗啉衍生物与四链体DNAs相互作用研究 | 第31-59页 |
| ·引言 | 第31页 |
| ·小分子配体与四链体DNAs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 | 第31-34页 |
|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第31-32页 |
|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熔点技术(FRET-melting) | 第32页 |
| ·聚合酶链式反应停止分析(PCR Stop) | 第32-33页 |
| ·荧光光谱 | 第33页 |
| ·荧光插入剂置换分析(FID) | 第33页 |
| ·圆二色谱 | 第33-34页 |
| ·等摩尔连续变化分析 | 第34页 |
|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34-36页 |
| ·实验材料 | 第34-36页 |
| ·实验仪器 | 第36页 |
| ·实验内容 | 第36-39页 |
| ·DNA预处理 | 第36页 |
| ·FRET-melting实验 | 第36-37页 |
| ·UV-melting实验 | 第37页 |
| ·PCR Stop实验 | 第37-38页 |
| ·FID分析实验 | 第38页 |
| ·紫外可见吸收滴定实验 | 第38-39页 |
| ·荧光滴定实验 | 第39页 |
| ·等摩尔连续变化分析实验 | 第39页 |
| ·圆二色谱实验 | 第39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9-56页 |
| ·FRET-melting实验 | 第39-45页 |
| ·UV-melting实验 | 第45-46页 |
| ·PCR Stop实验 | 第46页 |
| ·FID分析实验 | 第46-48页 |
| ·紫外可见吸收滴定实验 | 第48-52页 |
| ·荧光滴定实验 | 第52-53页 |
| ·等摩尔连续变化分析 | 第53-54页 |
| ·圆二色谱实验 | 第54-56页 |
| ·小结 | 第56-59页 |
| 第四章 二取代邻菲罗啉衍生物对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 第59-65页 |
| ·引言 | 第59页 |
| ·端粒酶活性检测法 | 第59页 |
|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59-61页 |
| ·实验材料 | 第59-61页 |
| ·实验仪器 | 第61页 |
| ·端粒酶重复扩增分析 | 第61-63页 |
| ·HeLa细胞培养 | 第61页 |
| ·细胞裂解及端粒酶提取 | 第61-62页 |
| ·蛋白提取液浓度的测定 | 第62页 |
| ·端粒酶活性的检测 | 第62-63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3-64页 |
| ·小结 | 第64-65页 |
| 第五章 二取代邻菲罗啉衍生物对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65-75页 |
| ·引言 | 第65-66页 |
| ·细胞活性检测法 | 第65页 |
| ·细胞周期分析法 | 第65-66页 |
|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66-67页 |
| ·实验材料 | 第66-67页 |
| ·实验仪器 | 第67页 |
| ·实验内容 | 第67-69页 |
| ·细胞培养 | 第67-68页 |
| ·细胞活力测试 | 第68页 |
| ·细胞周期测定 | 第68-69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9-73页 |
| ·二取代邻菲罗啉衍生物对MCF7细胞和HepG2细胞活力的影响 | 第69-71页 |
| ·二取代邻菲罗啉衍生物对MCF7细胞和HepG2细胞周期的影响 | 第71-73页 |
| ·小结 | 第73-75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5-79页 |
| ·总结 | 第75-76页 |
| ·展望 | 第76-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7页 |
| 附录 | 第87-9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 | 第93-94页 |
| 致谢 | 第94-95页 |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95-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