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棉论文

棉(Gossypium hirsutum L.)纤维比强度的形成与棉铃对位叶氮浓度关系的研究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4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36页
 摘要第14-15页
 1 棉纤维的发育过程与品质形成第15-19页
   ·棉纤维的发育过程第15-16页
   ·棉纤维发育过程中蔗糖代谢与纤维品质形成的关系第16-17页
   ·影响棉纤维品质形成的因素第17-19页
 2 棉纤维发育的源库关系第19-23页
   ·棉纤维发育的源强度第20页
   ·棉纤维发育的库强度第20-21页
   ·源库关系对棉纤维品质形成的影响第21-22页
   ·施氮量对棉纤维发育过程中源库强度的影响第22-23页
 3 研究目的与意义及技术路线第23-25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3页
   ·技术路线第23-25页
 参考文献第25-34页
 Abstract第34-36页
第二章 棉铃对位叶氮浓度对棉纤维发育相关酶和纤维比强度的影响研究第36-50页
 摘要第36-3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7-38页
   ·试验设计第37-38页
   ·测定内容与方法第38页
   ·数据统计分析第3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8-44页
   ·施氮量对棉铃对位叶氮浓度的影响第38-39页
   ·棉纤维发育关键酶活性对棉铃对位叶氮浓度的响应第39-42页
   ·棉纤维比强度形成对棉铃对位叶氮浓度变化的响应第42-43页
   ·棉纤维比强度形成最佳棉铃对位叶氮浓度的确定第43-44页
 3 讨论第44-45页
 4 结论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Abstract第48-50页
第三章 棉纤维发育相关物质和纤维比强度对棉铃对位叶氮浓度变化的响应研究第50-62页
 摘要第50-5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1-52页
   ·试验设计第51页
   ·测定内容与方法第51-52页
   ·数据统计分析第5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2-56页
   ·施氮量对棉铃对位叶氮浓度的影响第52页
   ·棉纤维发育相关物质含量变化对棉铃对位叶氮浓度的响应第52-55页
   ·棉纤维比强度的形成对棉铃对位叶氮浓度的响应第55页
   ·棉纤维发育相关物质和纤维比强度形成的适宜叶氮浓度确定第55-56页
 3 讨论第56-57页
 4 结论第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Abstract第60-62页
第四章 棉铃对位叶氮浓度对棉花不同果枝部位铃纤维发育中糖代谢及纤维比强度形成的影响研究第62-84页
 摘要第62-6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3-64页
   ·试验设计第63页
   ·测定内容与方法第63页
   ·数据统计分析第63-64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4-78页
   ·施氮量对棉花下部、上部果枝铃对位叶氮浓度的影响第64-65页
   ·棉铃对位叶氮浓度对棉花下部、上部果枝铃纤维发育相关酶的影响第65-71页
   ·棉铃对位叶氮浓度对棉花下部、上部果枝铃纤维发育相关物质的影响第71-76页
   ·棉铃对位叶氮浓度对棉花下部、上部果枝铃纤维比强度的影响第76-78页
   ·棉花下部、上部果枝铃纤维发育相关酶、相关物质和纤维比强度所需适宜棉铃对位叶氮浓度的确定第78页
 3 讨论第78-79页
 4 结论第79页
 参考文献第79-82页
 Abstract第82-84页
第五章 棉铃对位叶氮浓度对棉花源库强度的影响研究第84-98页
 摘要第84-8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85-86页
   ·试验设计第85页
   ·测定内容与方法第85-86页
   ·数据统计分析第86页
 2 结果与分析第86-93页
   ·施氮量对棉花铃重的影响第86页
   ·施氮量对棉铃对位叶氮浓度的影响第86-87页
   ·棉铃对位叶源强度对叶氮浓度的响应第87-90页
   ·棉纤维库强度对棉铃对位叶氮浓度的响应第90-92页
   ·棉花源库关系适宜棉铃对位叶氮浓度的确定第92-93页
 3 讨论第93页
 4 结论第93-94页
 参考文献第94-96页
 Abstract第96-98页
第六章 棉铃对位叶氮浓度对棉纤维主要品质性状和棉铃对位叶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研究第98-112页
 摘要第98-9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99-100页
   ·试验设计第99页
   ·测定内容与方法第99-100页
   ·数据统计分析第10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00-106页
   ·棉纤维主要品质性状与施氮量的关系第100-101页
   ·棉纤维主要品质性状与纤维蔗糖含量的关系第101-102页
   ·纤维蔗糖含量与棉铃对位叶主要糖类化合物含量的关系第102-103页
   ·棉铃对位叶中碳水化合物与氮素状况(叶氮浓度、叶片SPAD、游离氨基酸浓度)的关系第103-106页
 3 讨论第106-107页
 4 结论第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11页
 Abstract第111-112页
第七章 讨论与结论第112-124页
 摘要第112页
 1 讨论第112-116页
   ·棉纤维发育相关酶活性对棉铃对位叶氮浓度的响应及其与纤维比强度形成的关系第112-113页
   ·棉纤维发育相关物质含量对棉铃对位叶氮浓度的响应及其与纤维比强度形成的关系第113-114页
   ·棉花不同果枝部位铃纤维发育相关酶活性和相关物质含量变化对棉铃对位叶氮浓度的响应及其与纤维比强度形成的关系第114页
   ·棉花源库强度与棉铃对位叶氮浓度的关系第114-115页
   ·棉纤维比强度与棉铃对位叶碳水化合物的关系第115-116页
 2 结论第116-117页
 3 创新之处第117页
 4 研究展望第117-118页
 参考文献第118-122页
 Abstract第122-124页
致谢第124-12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已录用和已投稿论文第126页

论文共12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玉米蛋白激酶基因ZmPti1、ZmPti1-1和ZmCIPK2的抗旱功能分析
下一篇:棉纤维品质形成的生态基础与模拟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