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研究方法对象重点及数据来源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研究对象 | 第14页 |
·研究重点 | 第14页 |
·数据来源 | 第14页 |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14-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研究框架 | 第16-17页 |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17-18页 |
·可能的创新 | 第17页 |
·不足之处 | 第17-18页 |
第二章 都市圈城镇体系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 第18-32页 |
·都市圈的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区位理论 | 第18-19页 |
·均衡增长理论 | 第19-20页 |
·增长极理论 | 第20页 |
·核心——边缘理论 | 第20-21页 |
·城镇体系的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区域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理论 | 第21-22页 |
·城镇体系城市职能结构理论 | 第22-23页 |
·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理论 | 第23-24页 |
·都市圈城镇体系研究综述 | 第24-29页 |
·国外都市圈研究概括 | 第25-26页 |
·国内都市圈研究概括 | 第26-27页 |
·国外城镇体系研究概括 | 第27-28页 |
·国内城镇体系研究概括 | 第28-29页 |
·南京都市圈城镇体系的研究综述 | 第29页 |
·文献简要述评 | 第29-32页 |
第三章 南京都市圈城镇体系发展现状及问题 | 第32-52页 |
·南京都市圈城镇体系基本概况 | 第32-39页 |
·南京都市圈地域范围及形成条件 | 第32-33页 |
·城镇体系基本情况 | 第33-39页 |
·南京都市圈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现状及问题 | 第39-41页 |
·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现状 | 第39-40页 |
·城镇体系等级规模存在的问题 | 第40-41页 |
·南京都市圈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现状及问题 | 第41-45页 |
·城镇体系的空间分布形态特征 | 第42-43页 |
·南京都市圈城镇体系地域结构的地理基础 | 第43-44页 |
·城镇体系空间网络存在的问题 | 第44-45页 |
·南京都市圈城镇体系职能结构现状及问题 | 第45-52页 |
·城镇体系职能结构现状 | 第45-48页 |
·城镇体系职能结构存在的问题 | 第48-52页 |
第四章 南京都市圈城镇体系动态演变特征 | 第52-68页 |
·改进场模型 | 第52-55页 |
·改进场模型在城市影响范围中的应用 | 第52-53页 |
·城市影响力指数的综合构建 | 第53-54页 |
·区域可达性测度 | 第54-55页 |
·城市影响范围的求取——基于改进场模型 | 第55页 |
·数据来源 | 第55页 |
·不同时段南京都市圈城市影响力指数 | 第55-61页 |
·1990年南京都市圈城市影响力指数 | 第55-58页 |
·2000年南京都市圈城市影响力指数 | 第58-59页 |
·2010年南京都市圈城市影响力指数 | 第59-61页 |
·不同时段区域可达性测度的计算 | 第61-64页 |
·1990年南京都市圈区域可达性测度 | 第61-62页 |
·2000年南京都市圈区域可达性测度 | 第62-63页 |
·2010年南京都市圈区域可达性测度 | 第63-64页 |
·城市影响范围的计算——基于改进场模型 | 第64-65页 |
·南京都市圈城镇体系城市影响范围的变动规律 | 第65页 |
·城市影响范围空间形态动态变化研究 | 第65-68页 |
·城市影响范围层级变动逐渐稳定 | 第66页 |
·南京都市圈城镇体系日趋完善 | 第66-67页 |
·城市影响力范围变化日趋均衡 | 第67页 |
·都市圈内各城市影响力动态变化在不断的扩大 | 第67-68页 |
第五章 南京都市圈城镇体系优化政策建议 | 第68-74页 |
·南京都市圈城镇体系优化发展的战略意义 | 第68页 |
·南京都市圈城镇体系整体目标与定位 | 第68-69页 |
·南京都市圈城镇体系优化的政策建议 | 第69-74页 |
·完善南京都市圈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发展各级规模城镇 | 第69-70页 |
·完善南京都市圈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 第70-71页 |
·合理分工,加强主导产业及产业集聚,完善都市圈职能结构 | 第71-74页 |
结论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