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导论 | 第9-12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本文研究的背景 | 第9页 |
·本文研究对国内银行的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10页 |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0-12页 |
2 A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案例分析 | 第12-23页 |
·企业基本概况 | 第12-14页 |
·公司性质 | 第12页 |
·公司产品及经营情况 | 第12-14页 |
·企业以及控股人的资信状况 | 第14-16页 |
·企业财务状况 | 第16-19页 |
·企业担保审查情况 | 第19-21页 |
·企业授信需求分析 | 第21页 |
·A商业银行审批情况 | 第21-22页 |
·融资后情况 | 第22-23页 |
3 A银行中小企业贷款业务存在的问题 | 第23-28页 |
·对中小企业信贷重视不足 | 第23-25页 |
·中小企业的信贷审批模式不尽合理 | 第25-26页 |
·业务周期过长,手续较为繁琐 | 第25页 |
·授权等级比较低 | 第25-26页 |
·贷款管理成本很高 | 第26页 |
·组织结构和考核激励机制有缺陷 | 第26-28页 |
4 提高A银行中小企业贷款业务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 第28-40页 |
·借鉴国内银行成功经验 | 第28-31页 |
·泰隆银行——四创新 | 第28-29页 |
·中国工商银行——襄樊模式 | 第29-30页 |
·江苏银行——四独立 | 第30-31页 |
·开发出适合中小企业贷款的专门信贷技术 | 第31-34页 |
·在信贷决策中“软信息”分析的必要性 | 第31-32页 |
·交叉检验技术的引用 | 第32-33页 |
·报表还原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33-34页 |
·建立有效的银行绩效考核机制 | 第34-35页 |
·设立中小企业信贷专用额度 | 第34页 |
·调整绩效考核中风险的比重 | 第34页 |
·设立分离的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容忍度 | 第34-35页 |
·建立中小企业法人贷款不良率的跟踪控制机制 | 第35页 |
·加大客户经理对中小企业信贷服务的奖励力度 | 第35页 |
·改进银行中小企业信贷的担保运行模式 | 第35-40页 |
·“桥隧”模式构筑了信息空间使得资金优化配置能力增强 | 第35-36页 |
·“桥隧”模式担保贷款的运行程序 | 第36-37页 |
·“桥隧”模式有效弱化了信息不对称程度 | 第37-38页 |
·银行业发展的助推器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