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 ·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第2章 我国理货行业概述 | 第14-23页 |
| ·理货行业的产生与发展 | 第14-17页 |
| ·理货行业的产生与发展 | 第14-15页 |
| ·我国理货行业的发展历程 | 第15-17页 |
| ·理货的意义、性质及原则 | 第17-20页 |
| ·理货的意义 | 第17页 |
| ·理货工作的性质 | 第17-20页 |
| ·理货的原则 | 第20页 |
| ·理货工作的依据及业务范围 | 第20-22页 |
| ·理货工作的依据 | 第20-21页 |
| ·理货的业务范围 | 第21-22页 |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第3章 我国理货行业的现状分析 | 第23-32页 |
| ·我国理货行业的特点分析 | 第23-25页 |
| ·理货服务的强制性 | 第23-24页 |
| ·理货行业的垄断性 | 第24页 |
| ·理货行业的利润特点 | 第24-25页 |
| ·国内理货市场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5-31页 |
| ·理货市场的串谋现象 | 第25-27页 |
| ·理货市场的垄断现象 | 第27-29页 |
| ·理货行业的双重领导 | 第29页 |
| ·理货法律法规不完善 | 第29-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4章 国内理货行业的合作竞争机制分析 | 第32-40页 |
| ·基于Bertrand模型理货行业的双寡头竞争分析 | 第32-35页 |
| ·双寡头竞争的Bertrand模型 | 第32-33页 |
| ·基于Bertand模型的双寡头竞争分析 | 第33-34页 |
| ·双寡头竞争存在的问题 | 第34-35页 |
| ·理货行业竞争合作机制分析 | 第35-39页 |
| ·理货行业合作的必要性 | 第35-36页 |
| ·理货行业合作形成机制 | 第36-38页 |
| ·理货行业合作竞争策略 | 第38-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5章 国内理货行业的发展策略 | 第40-50页 |
| ·从立法角度深化理货行业改革 | 第40-41页 |
| ·完善理货行业立法的必要性 | 第40-41页 |
| ·理货行业立法需完善的内容 | 第41页 |
| ·强化理货机构的第三方公证作用 | 第41-43页 |
| ·理货机构性质改革 | 第41-42页 |
| ·加强理货队伍建设 | 第42-43页 |
| ·规范行业管理,强化理货公证性 | 第43页 |
| ·建立完善理货监督机制 | 第43-45页 |
| ·建立ISO 9000体系 | 第43-45页 |
| ·投诉监督 | 第45页 |
| ·业务差异化及理货业务的拓展 | 第45-46页 |
| ·业务差异化以避免恶性竞争 | 第45页 |
| ·大力拓展理货业务范围 | 第45-46页 |
| ·加强企业问的竞争合作 | 第46页 |
| ·加强理货的信息化建设 | 第46-50页 |
| ·整合理货信息系统 | 第47-48页 |
| ·开发使用PDA数字移动理货系统 | 第48-49页 |
| ·利用强大的信息资源,协助海关推行172号令 | 第49-50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