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一、引言 | 第11-16页 |
(一) 研究的背景 | 第11-12页 |
(二) 研究意义与实用价值 | 第12页 |
1、现实层面 | 第12页 |
2、理论层面 | 第12页 |
(三) 研究现状与评述 | 第12-14页 |
1、国外研究现状及水平 | 第12-13页 |
2、国内研究现状及水平 | 第13-14页 |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16页 |
1、研究的思路 | 第14页 |
2、研究的方法 | 第14-16页 |
二、核心概念界定 | 第16-20页 |
(一) 交通管理 | 第16页 |
1、交通管理的提出背景 | 第16页 |
2、交通管理的概念 | 第16页 |
3、交通管理的构成因素 | 第16页 |
(二) 校车与校车交通安全 | 第16-17页 |
1、校车与校车交通安全的含义 | 第16页 |
2、校车交通安全的影响因素 | 第16-17页 |
(三) 交通管理与校车交通安全的联系 | 第17-18页 |
1、校车交通安全问题是交通管理中的一个热点和重点关注问题 | 第17页 |
2、交通管理水平与校车交通安全的关联 | 第17-18页 |
(四) 管理运营模式 | 第18-20页 |
1、校车的管理运营模式的定义 | 第18页 |
2、校车国内外现有的管理运营模式 | 第18-20页 |
三、从交通管理层面上分析校车安全问题的现实状况以及原因 | 第20-31页 |
(一) 我国校车安全问题的现实状况 | 第20-28页 |
1、校车事故频发、伤亡攀升暴露出校车安全性能差的问题 | 第22-23页 |
2、校车质量参差不齐,安全系数差 | 第23-24页 |
3、全国管理细则不一暴露管理水平参差问题 | 第24-25页 |
4、广东省内不同城市在交通管理层面上对校车管理方式存差异 | 第25页 |
5、管理责任主体众多暴露校车的综合治理机制的缺失问题 | 第25-26页 |
6、广东省东莞市交警部门对校车管理存在薄弱之处 | 第26-28页 |
(二) 原因分析 | 第28-31页 |
1、认识缺位和制度缺陷,造成校车安全管理机制不完善 | 第28-29页 |
2、投入不足,造成符合标准的校车难于上路 | 第29页 |
3、需求量大,造就了逐利型不合格校车的生存空间 | 第29页 |
4、多头治理校车,易造成校车监管制度缺失和力度不足 | 第29页 |
5、全民交通安全意识薄弱,宣传教育效果有待增强 | 第29-31页 |
四、广东省东莞市校车交通安全管理对策研究 | 第31-38页 |
(一) 财政扶持——多渠道破解正规安全校车资金短缺的难题 | 第31页 |
1、设立专项工作经费 | 第31页 |
2、制订规划性、长期性的财政扶持政策 | 第31页 |
3、政策支持多渠道融资购买合格的安全校车 | 第31页 |
(二) 政府牵头,建立层次分明的立体治理体系 | 第31-33页 |
1、制定校车安全管理工作综合治理的领导小组 | 第32页 |
2、制定校车安全管理工作综合的专项工作组 | 第32页 |
3、制定校车安全管理工作综合治理的规章制度 | 第32页 |
4、政府牵头,定期召开多部门联系会议 | 第32页 |
5、互联互通,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 第32-33页 |
(三) 责任到岗,构建全方位的联动监督管理机制 | 第33-34页 |
1、签定层级责任书,落实包干责任制 | 第33页 |
2、建立内部的联动监管体系 | 第33页 |
3、建立外部的群众监督体系 | 第33页 |
4、建立健全校车信息网络库 | 第33-34页 |
(四) 赏罚分明,落实能传播正影响的奖惩制度 | 第34页 |
(五) 严进严审,探索“政府指导、企业参与、群众受惠”的校车运营模式 | 第34-36页 |
1、严把准入关 | 第34-35页 |
2、发展多种形式的校车运营模式 | 第35-36页 |
(六) 预防教育,狠抓源头性交通安全教育 | 第36-38页 |
1、建立师生、驾驶员、家长以及校车运营商为一体的交通宣传教育体系 | 第36页 |
2、创新双向宣传的手段,提高宣传的互动性和有效性 | 第36页 |
3、设立定点公安交警交通安全辅导员,构建校车安全宣传网络 | 第36-38页 |
五、结论 | 第38-39页 |
注释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