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第十三条但书的适用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引言 | 第9-11页 | 
| 一、 但书的内容分析和价值功能 | 第11-19页 | 
| (一) 但书的内容分析 | 第11-13页 | 
| 1、 对“情节显著轻微”的分析 | 第11-12页 | 
| 2、 对危害不大的分析 | 第12-13页 | 
| 3、 对不认为是犯罪的分析 | 第13页 | 
| (二) 但书的由来 | 第13-15页 | 
| 1、 “法不治众”的传统法律文化思想 | 第14-15页 | 
| 2、 “法不理会琐碎之事”的传统法律文化思想 | 第15页 | 
| (三) 但书的价值蕴涵 | 第15-19页 | 
| 1、 但书与刑法的谦抑性 | 第16-17页 | 
| 2、 但书协调情与法的冲突 | 第17-19页 | 
| 二、 但书出罪机制 | 第19-33页 | 
| (一) 出罪的定义及我国刑法条文中的出罪事由归纳 | 第19-22页 | 
| 1、 出罪及出罪事由的定义 | 第19页 | 
| 2、 外国的出罪机制分析比较 | 第19-21页 | 
| 3、 我国刑法条文中的出罪事由归纳 | 第21-22页 | 
| (二) 但书与我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 第22-23页 | 
| (三) 但书的出罪功能 | 第23-33页 | 
| 1、 但书与刑法第 13 条前半部分的关系 | 第28页 | 
| 2、 但书符合罪刑法定原则 | 第28-30页 | 
| 3、 但书与犯罪构成理论不矛盾 | 第30-33页 | 
| 三、 但书的司法适用 | 第33-40页 | 
| (一) 但书适用范围 | 第33-36页 | 
| 1、 但书与情节犯 | 第34页 | 
| 2、 但书与数额犯 | 第34-35页 | 
| 3、 但书与后果犯 | 第35-36页 | 
| (二) 但书适用的主体 | 第36-37页 | 
| 1、 公安机关 | 第36-37页 | 
| 2、 人民检察院 | 第37页 | 
| 3、 人民法院 | 第37页 | 
| (三) 但书适用时应当注意的问题 | 第37-40页 | 
| 1、 适用但书时应与我国传统的形式犯罪构成相结合 | 第38页 | 
| 2、 综合各种情节认定 | 第38-40页 | 
| 结语 | 第40-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 致谢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