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制度认同状况分析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序言第9-12页
一、 社会主义制度认同的发展历程第12-29页
 (一) 社会主义制度提出阶段的社会主义制度认同第12-17页
  1. 16、17 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阶段的社会主义制度认同第12-14页
  2. 18 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阶段的社会主义制度认同第14-16页
  3. 19 世纪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阶段的社会主义制度认同第16-17页
 (二) 最早关于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制度认同历程第17-21页
  1. 社会主义道路的第一次探索——被迫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第17-20页
  2. 社会主义道路的第二次探索——新经济政策的提出与实施第20-21页
 (三) 中国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制度认同历程第21-29页
  1.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主义制度认同情况第21-23页
  2.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社会主义制度认同情况第23-24页
  3.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社会主义制度认同情况第24-26页
  4. 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制度认同情况第26-29页
二、 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的社会主义制度认同状况分析第29-42页
 (一) 对于大学生社会主义制度认同问题的调查对象和方法第29-30页
 (二) 大学生对于改革开放的评价和我国未来发展的信心水平第30-33页
 (三) 大学生对于目前社会稳定方面的评价第33-34页
 (四) 大学生对于目前公共产品和社会保障方面的评价第34-37页
 (五) 大学生对于目前社会主义国家和基本制度的认同第37-42页
  1. 大学生对于两大社会制度的认识情况第37-39页
  2. 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认同情况第39-40页
  3. 大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及社会主义制度认同教育情况第40-42页
三、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制度认同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42-50页
 (一) 当代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理论认知不健全第42-43页
 (二) 社会主义制度认同教育的内容缺乏吸引力第43-44页
 (三) 社会主义制度认同教育的方法有待改进第44-45页
 (四) 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制度认同教育效果的客观因素分析第45-50页
  1. 全球化对大学生社会主义制度认同的影响第46-47页
  2. 高科技信息网络对大学生社会主义制度认同的影响第47-48页
  3. 高校教育偏差对大学生社会主义制度认同的影响第48-50页
四、 加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制度认同的教育和引导第50-63页
 (一) 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的头脑第50-54页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重要性第50-51页
  2. 对大学生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教育的意义第51-54页
 (二) 注重社会主义制度认同教育内容的丰富与鲜活第54-58页
  1. 社会主义制度认同教育内容要体现少而精的客观要求第55-56页
  2. 社会主义制度认同教育内容必须结合中国国情第56-57页
  3. 社会主义制度认同教育内容应该体现新时代的要求第57-58页
 (三) 加强社会主义制度认同教育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第58-63页
  1. 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来进行社会主义制度认同教育第58页
  2. 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来进行社会主义制度认同教育第58-59页
  3. 结合知识经济的发展趋势来进行社会主义制度认同教育第59-60页
  4. 通过实践活动进行社会主义制度认同教育第60-61页
  5. 拓宽教育形式,在各类教育过程中渗透社会主义制度认同教育第61-63页
结语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7页
附录第67-69页
后记第69-70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的情况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政府采购绩效评估体系构建研究
下一篇:试论如何缓解我国城市建设中的拆迁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