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通史论文--史料论文--笔记、掌故、旧闻、回忆录论文

唐代史料笔记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绪论第11-26页
 一、选题意义与研究思路第11-13页
 二、学术史回顾第13-23页
  (一) 古人对唐史料笔记的关注第13-19页
  (二) 今人对唐史料笔记的关注第19-23页
 三、论文的基本框架、创新点和需要继续讨论的问题第23-26页
上编 唐代史料笔记概说第26-99页
 第一章 笔记与史料笔记第26-35页
  一、笔记的概念第26-27页
  二、笔记与小说第27-32页
  三、笔记的分类与史料笔记第32-35页
 第二章 唐代笔记与史料笔记第35-77页
  一、唐代笔记及其分类第35-37页
  二、唐代史料笔记概说第37-77页
   (一) 唐史料笔记的分类第37-48页
   (二) 唐史料笔记分布状况第48-70页
   (三)、唐史料笔记的分布状况分析第70-77页
 第三章 唐代史料笔记的编纂特征第77-90页
  一、唐代史料笔记的作者群体第77-83页
   (一) 唐代史料笔记撰者来源于各个阶层第77-79页
   (二) 唐代史部笔记撰者群体的家族传承因素分析第79-83页
  二、唐代史料笔记的编纂手法第83-85页
  三、唐代史料笔记创作特征第85-90页
   (一) 唐史料笔记著录内容的丰富性第85-86页
   (二) 中晚唐笔记史料的史论特征第86-87页
   (三) 唐史料笔记的笔记小说色彩第87-90页
 第四章 唐代笔记史料的价值第90-99页
  一、保存大量轶闻轶事第90-91页
  二、补正史阙失第91-94页
  三、文献学价值第94-99页
   (一) 考订文献第94-96页
   (二) 文献辑佚第96-97页
   (三) 文献编纂学价值第97-99页
下编 唐代史料笔记研究专题第99-206页
 第五章 《朝野佥载》研究第100-130页
  一、张鷟史事考辨第100-114页
   (一) 张鷟家世第101-102页
   (二) 张鷟任职履历考第102-114页
  二、《朝野佥载》版本、目录之流传第114-118页
  三、《朝野佥载》著录内容第118-123页
   (一) 政治得失第118-119页
   (二) 人物事迹第119-120页
   (三) 社会生活第120-123页
  四、《朝野佥载》史料价值第123-130页
   (一) 考订文献记载第123-126页
   (二) 补史书之阙第126-130页
 第六章 《隋唐嘉话》研究第130-162页
  一、《隋唐嘉话》及其流传第130-135页
  二、《隋唐嘉话》内容第135-139页
   (一) 典章制度第135-137页
   (二) 人物事迹第137-138页
   (三) 文化史料第138页
   (四) 社会风俗第138-139页
  三、《隋唐嘉话》行文特色第139-146页
   (一) 整体上的笃实文风第139-144页
   (二) 行文上偶涉笔记小说色彩第144-146页
  四、文献价值第146-162页
   (一) 为史书编纂提供资料第146-153页
   (二) 校勘价值第153-158页
   (三) 考据价值第158-162页
 第七章 《唐国史补》研究第162-192页
  一、关于李肇生平第162-174页
  二、《唐国史补》的主要内容第174-186页
   (一) 政治得失第174-176页
   (二) 典制沿革第176-178页
   (三) 经济与交通第178-181页
   (四) 人物事迹第181-184页
   (五) 民情风俗第184-186页
  三、文献价值第186-192页
   (一) 补史之不足第186-188页
   (二) 考据价值第188-189页
   (三) 为史书编纂提供资料第189-190页
   (四) 文献编纂学价值第190-192页
 第八章 《封氏闻见记》研究第192-206页
  一、《封氏闻见记》的版本及其流传第192-194页
  二、《封氏闻见记》的主要内容第194-200页
   (一) 政治与典制第194-197页
   (二) 人物事迹第197-198页
   (三) 文化与学术第198-200页
  三、《封氏闻见记》的文献价值第200-206页
   (一) 史学价值第200-203页
   (二) 校勘价值第203-206页
附录第206-219页
 附录一:作者封演生平事迹第206-209页
 附录二:《封氏闻见记校注》校勘补证第209-219页
  (一) 字讹当正者第209-215页
  (二) 阙文当补者第215页
  (三) 当出校文者第215-217页
  (四) 句读不确者第217-219页
结束语第219-222页
参考文献第222-232页
致谢第232-233页
博士阶段发表省级以上论文目录第233页

论文共2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牟宗三历史哲学研究
下一篇:明清时期徽州历史档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