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6页 |
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5页 |
前言 | 第15-16页 |
综述 | 第16-37页 |
1 现代医学对癫痫的研究进展 | 第16-28页 |
·病因 | 第16页 |
·发病机制 | 第16-25页 |
·现代医学对癫痫治疗的研究进展 | 第25-28页 |
2 祖国传统医学对痫证的研究进展 | 第28-37页 |
·病名溯源 | 第28页 |
·病因病机 | 第28-31页 |
·痫证的症状 | 第31页 |
·痫证的治疗 | 第31-37页 |
实验研究 | 第37-58页 |
1. 实验材料 | 第37-38页 |
·实验动物 | 第37页 |
·药品和试剂 | 第37页 |
·主要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37-38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8-39页 |
·癫痫模型点燃及分组 | 第38页 |
·灌胃治疗 | 第38-39页 |
·取材 | 第39页 |
3 指标观测 | 第39-41页 |
·一般状态 | 第39页 |
·行为学观察 | 第39页 |
·病理学观察 | 第39-40页 |
·海马组织免疫组化染色 | 第40-41页 |
4 统计学分析 | 第41页 |
5 结果 | 第41-58页 |
·一般状态 | 第41-43页 |
·行为学观察 | 第43-48页 |
·HE染色结果 | 第48页 |
·c-fos表达情况 | 第48-50页 |
·PKC a表达情况 | 第50-52页 |
·Glu含量 | 第52-54页 |
·GABA含量 | 第54-56页 |
·Glu、GABA阳性细胞数的比值和二者平均灰度值的比值 | 第56-58页 |
讨论 | 第58-72页 |
1 关于补脑止痫散的组方原则 | 第58-61页 |
2 关于癫痫模型和实验分组 | 第61-63页 |
3 关于实验结果 | 第63-71页 |
4 本实验的不足之处 | 第71-72页 |
结论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2页 |
附图 | 第82-8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9-91页 |
个人简历 | 第91-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