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2-16页 |
·治疗糖尿病用药 | 第12-13页 |
·缓释微丸及其优势 | 第13-14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14-16页 |
第2章 格列吡嗪和二甲双胍含药微丸的制备 | 第16-30页 |
·实验材料 | 第16-17页 |
·药品 | 第16页 |
·试剂 | 第16页 |
·仪器 | 第16-17页 |
·实验方法 | 第17-27页 |
·考察粉末粉体学性质 | 第17页 |
·微丸粉体学性质的质量评价 | 第17-18页 |
·处方筛选 | 第18-22页 |
·工艺因素对微丸制备的影响 | 第22-27页 |
·格列吡嗪和二甲双胍含药微丸制备工艺的确定 | 第27-28页 |
·空白丸芯制备工艺的确定 | 第27-28页 |
·盐酸二甲双胍常释微丸制备工艺的确定 | 第28页 |
·格列吡嗪常释微丸制备工艺的确定 | 第28页 |
·小结 | 第28-30页 |
第3章 复方格列吡嗪缓释胶囊的制备 | 第30-41页 |
·实验材料 | 第30-31页 |
·试剂 | 第30页 |
·药品 | 第30页 |
·仪器 | 第30-31页 |
·实验方法 | 第31-40页 |
·盐酸二甲双胍缓释微丸包衣的制备 | 第31-40页 |
·复方格列吡嗪缓释胶囊的制备 | 第40页 |
·复方盐酸二甲双胍缓释微丸包衣工艺的确定 | 第40页 |
·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复方格列吡嗪缓释胶囊的质量研究 | 第41-54页 |
·实验材料 | 第41-42页 |
·药品 | 第41页 |
·试剂 | 第41页 |
·仪器 | 第41-42页 |
·实验方法 | 第42-45页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二甲双胍的浓度 | 第42页 |
·高效液相法测定格列吡嗪的浓度 | 第42-43页 |
·复方格列吡嗪缓释胶囊的含量测定方法 | 第43-44页 |
·复方格列吡嗪缓释胶囊的释放度、溶出度测定方法 | 第44-45页 |
·复方格列吡嗪缓释胶囊中格列吡嗪的含量均匀度的检查 | 第45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5-53页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二甲双胍的浓度 | 第45-48页 |
·高效液相法测定格列吡嗪的浓度 | 第48-50页 |
·复方格列吡嗪缓释胶囊的含量测定结果 | 第50页 |
·复方格列吡嗪缓释胶囊的释放度、溶出度测定结果 | 第50-52页 |
·复方格列吡嗪缓释胶囊中格列吡嗪的含量均匀度的检查结果 | 第52-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 复方格列吡嗪缓释胶囊稳定性考察 | 第54-60页 |
·实验材料 | 第54页 |
·试剂 | 第54页 |
·药品 | 第54页 |
·仪器 | 第54页 |
·实验方法 | 第54-57页 |
·相似因子法 | 第54-55页 |
·检测项目 | 第55-56页 |
·影响因素试验方法 | 第56-57页 |
·实验结果 | 第57-59页 |
·高温试验结果 | 第57页 |
·高湿试验结果 | 第57-58页 |
·光照试验结果 | 第58-59页 |
·加速稳定性试验结果 | 第59页 |
·小结 | 第59-60页 |
第6章 复方格列吡嗪缓释胶囊家犬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 | 第60-69页 |
·实验材料 | 第60页 |
·试剂 | 第60页 |
·药品 | 第60页 |
·仪器 | 第60页 |
·实验方法 | 第60-63页 |
·高效液相法法测定血浆中盐酸二甲双胍药物浓度 | 第60-61页 |
·家犬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 | 第61-63页 |
·实验结果 | 第63-68页 |
·高效液相法测定血浆中盐酸二甲双胍的浓度 | 第63-65页 |
·家犬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结果 | 第65-68页 |
·小结 | 第68-69页 |
第7章 结论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