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垦区五九七农场土地利用分区研究
| 摘要 | 第1-11页 |
| Abstract | 第11-13页 |
| 1 引言 | 第13-20页 |
|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4页 |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4-16页 |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4-15页 |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5-16页 |
|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 ·研究重点和难点 | 第18-20页 |
| ·研究重点 | 第18-19页 |
| ·研究难点 | 第19-20页 |
| 2 土地利用分区理论概述 | 第20-26页 |
| ·土地利用分区的基础理论 | 第20-22页 |
| ·区位理论 | 第20页 |
| ·人地关系协调理论 | 第20-21页 |
| ·景观生态学理论 | 第21-22页 |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2页 |
| ·土地利用分区的概念 | 第22-23页 |
| ·土地利用分区类型 | 第23-24页 |
| ·土地利用地域分区 | 第23页 |
| ·土地利用用途分区 | 第23页 |
| ·土地利用空间管制分区 | 第23-24页 |
| ·土地利用分区的目的与意义 | 第24页 |
| ·土地利用分区的目的 | 第24页 |
| ·土地利用分区的意义 | 第24页 |
| ·土地利用分区的原则 | 第24页 |
| ·界限完整性原则 | 第24页 |
| ·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原则 | 第24页 |
| ·土地利用分区的方法 | 第24-26页 |
| ·定性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 ·定量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 3 五九七农场概况 | 第26-32页 |
| ·自然条件 | 第26-28页 |
| ·地形地貌 | 第26-27页 |
| ·气候条件 | 第27页 |
| ·土壤类型 | 第27页 |
| ·资源禀赋 | 第27-28页 |
| ·社会经济条件 | 第28页 |
| ·人口状况 | 第28页 |
| ·经济发展水平 | 第28页 |
| ·土地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28-31页 |
| ·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 | 第28-30页 |
| ·土地利用特点 | 第30页 |
| ·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0-31页 |
| ·五九七农场土地利用分区目标及思路 | 第31-32页 |
| ·五九七农场土地利用分区的目标 | 第31页 |
| ·五九七农场土地利用分区的思路 | 第31-32页 |
| 4 五九七农场土地利用综合分区 | 第32-40页 |
| ·综合分区的原则 | 第32页 |
| ·数据来源和指标体系 | 第32-35页 |
| ·数据来源 | 第32页 |
| ·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2-35页 |
| ·分区因子的提取 | 第35-37页 |
| ·对定量分区的定性修正 | 第37-38页 |
| ·综合分区结果分析 | 第38-40页 |
| 5 五九七农场土地利用用途分区 | 第40-44页 |
| ·土地用途分区的原则 | 第40页 |
| ·土地用途分区的依据 | 第40页 |
| ·土地用途区划定的方法 | 第40-41页 |
| ·用途分区结果 | 第41-44页 |
| 6 五九七农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 | 第44-47页 |
| ·管制分区的原则 | 第44页 |
| ·生态平衡的原则 | 第44页 |
| ·土地集约利用原则 | 第44页 |
| ·分区方法 | 第44-45页 |
| ·管制分区结果 | 第45-47页 |
| ·允许建设区 | 第45页 |
| ·有条件建设区 | 第45页 |
| ·限制建设区 | 第45-46页 |
| ·禁止建设区 | 第46-47页 |
| 7 结论与讨论 | 第47-49页 |
| ·论文的主要结论 | 第47页 |
| ·讨论 | 第47-49页 |
| 致谢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