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逻辑学(论理学)论文--逻辑学理论与方法论论文--逻辑学史、逻辑思想史论文--中国逻辑学史论文

中国“类”范畴的发展与演变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第一章 导言第13-44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3-22页
 第二节 研究现状第22-40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22-37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37-40页
 第三节 研究方法第40-41页
 第四节 本文结构第41-44页
第二章 “类”范畴的萌芽与建立第44-107页
 第一节 “类”范畴的萌芽——“以类命为象”第45-56页
     ·非逻辑意义上的“类”范畴第45-47页
     ·逻辑意义上“类”范畴的萌芽第47-56页
 第二节 “类”范畴的产生——“察类明故”第56-83页
     ·本质第56-72页
     ·无类第72-83页
 第三节 “类”范畴的建立——“辞以类行”第83-105页
     ·“辞以类行”第83-95页
     ·“统类”第95-101页
     ·连类譬喻第101-105页
 本章小结第105-107页
第三章 “类”范畴的深化与转折第107-136页
 第一节 “类”范畴的深化第107-118页
     ·“推类之难”与“类固不必可推知”第108-114页
     ·“推类之难”与“类不可必推”第114-118页
 第二节 “类”范畴的转折第118-134页
     ·“类”范畴与神学第118-124页
     ·“类”范畴与玄学第124-126页
     ·“类”范畴与理学第126-134页
 本章小结第134-136页
第四章 西学东渐时期“类”范畴的流变第136-177页
 第一节 西学东渐前期西方“类”范畴的引入第136-145页
     ·传教士对西方逻辑的引入第137-139页
     ·对西方“类”范畴的解读第139-143页
     ·传入的西方逻辑的特点第143-145页
 第二节 西学东渐后期“类”范畴的研究第145-174页
     ·对墨家“类”范畴的反思第146-149页
     ·西方“类”范畴再次引入第149-154页
     ·对“类”范畴的比较研究第154-174页
 本章小结第174-177页
第五章 当代西方学者对“类”范畴的研究第177-201页
 第一节 “类”范畴性质的分析第178-187页
     ·“类”是非抽象意义上的“类”范畴第179-181页
     ·“类”是部分整体学的类第181-183页
     ·“类”是指相似性第183-187页
 第二节 “类”范畴含义演变的解读第187-195页
     ·生物类第188-189页
     ·“形而上学”的类第189-190页
     ·相似群第190页
     ·解释类第190-194页
     ·语义类、类和子类第194-195页
 第三节 “类”范畴比较研究的问题第195-199页
     ·中西逻辑“类”范畴的比较第195-197页
     ·“以类取,以类予”与三段论的比较第197-199页
 本章小结第199-201页
第六章 “类”范畴与中国逻辑的特性第201-217页
 第一节 “类”范畴发展与演变的特点第201-203页
 第二节 中西逻辑中“类”范畴的同异比较第203-207页
 第三节 中西逻辑中的演绎推理第207-210页
 第四节 中西逻辑中的类比推理第210-217页
参考文献第217-226页
致谢第226-227页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227-228页

论文共22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记忆与想象:近代媒体的都市叙事--以民国天津“四大报纸”副刊为中心(1928-1937)
下一篇:转型期地方政府的角色定位和行为调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