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国际法论文

晚清中国与国际公约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12页
绪论第12-41页
 一、国际公约相关的概念和理论第12-22页
 二、选题意义与研究现状第22-35页
 三、创新与不足之处第35-38页
 四、各章研究思路第38-41页
上篇 晚清中国参加国际公约的历程第41-168页
 第一章 国际事务处理的新趋向及中外关系的调适第42-63页
  第一节 国际事务处理的新趋向第42-49页
   一、国际会议频繁召开第42-44页
   二、国际公约的发展第44-49页
  第二节 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与被动进入国际社会第49-53页
  第三节 中外关系格局的新变化及其调适第53-58页
  第四节 晚清外交危局及其与国际社会关系的新调整第58-63页
 第二章 洋务时期参与国际会议、初涉国际公约第63-85页
  第一节 国际会议的参与及"联络邦交"的主旨第63-65页
  第二节 航海避碰国际规则的议订与参与第65-69页
  第三节 《国际海关税则出版联盟公约》——加入国际公约的第一步第69-80页
   一、最初的抵拒第69-75页
   二、加入国际海关税则出版联盟及其约章第75-80页
  第四节 初次接触其它国际公约第80-85页
 第三章 甲午战后努力参加国际公约的新阶段第85-113页
  第一节 接受《航海避碰章程》第85-90页
  第二节 筹议、签署第一次保和会系列公约第90-113页
   一、会议的召开及中国与会概况第90-94页
   二、公约的法律架构与中国的筹议第94-111页
   三、公约的签署及其法律效力第111-113页
 第四章 清末时期国际公约关系的大拓展第113-168页
  第一节 加入《红十字公约》与批准第一次保和会系列公约第113-119页
  第二节 《关于医院船公约》的议订与批准第119-121页
  第三节 《罗马万国农业会合同》的订立及参加第121-129页
   一、万国农业会的召开及合同的订立第122-123页
   二、签署和批准《罗马万国农业会合同》第123-125页
   三、参加万国农业会及合同的意义第125-129页
  第四节 修订与签署《改正红十字条约》第129-135页
  第五节 大范围参与第二次保和会系列公约第135-164页
   一、会议的召开及公约的形成第135-143页
   二、会前的关注和期待第143-150页
   三、与会期间的谋划与抗争第150-160页
   四、签署和批准相关公约第160-164页
  第六节 进一步发展与其它国际公约的关系第164-168页
   一、继续关注《万国邮政公约》第164-165页
   二、与《国际电报公约》关系的延宕第165-166页
   三、《伯尔尼公约》在中国的传播第166-168页
下篇 国际公约的运用与晚清中国近代化第168-240页
 第五章 和解公断制度与中国对主权、和平的诉求第169-213页
  第一节 社会各界对和解公断条约的宣传推广及期待第169-174页
  第二节 中美、中巴公断条约的议订第174-182页
   一、《中美公断条约》的签订及意义第174-179页
   二、《中巴公断条约》的达成第179-182页
  第三节 中外涉及海牙公断的案例分析第182-213页
   一、和解公断与庚子赔款第182-188页
   二、东省六案交涉与中日海牙公断之议第188-196页
   三、澳门勘界问题与中葡海牙公断之争第196-213页
 第六章 战争法公约规范下的人道与文明第213-228页
  第一节 19世纪中后期对战争法规的了解与运用第213-217页
   一、初识国际战争法规第213-215页
   二、战争法规的尝试性运用第215-217页
  第二节 20世纪初公约的宣传推广及配套法规的出台第217-222页
   一、战争法公约的宣传和推广第217-218页
   二、国内配套法规的出台第218-222页
  第三节 日俄战争中对战争法公约的实践第222-228页
   一、局外中立问题第222-225页
   二、战场救护问题第225-228页
 第七章 国际公约与交通事业的国际接轨第228-240页
  第一节 《航海避碰章程》与航政事业的进步第228-234页
   一、《航海避碰章程》在华实施第228-229页
   二、运用避碰章程维护华船利益第229-231页
   三、积极参与万国航业会第231-234页
  第二节 《万国邮政公约》与国内邮政改革第234-238页
   一、邮政国家化第234-236页
   二、邮件运转规则的初步实施和调整第236-238页
  第三节 《国际电报公约》与电信业的发展第238-240页
结语第240-248页
 一、参与国际公约的轨迹及其特点第240-241页
 二、参与国际公约与不平等条约的关系第241-243页
 三、参与国际公约与融入国际社会的关系第243-244页
 四、参与国际公约的启示第244-248页
参考文献第248-262页
附录第262-264页
后记第264-265页

论文共2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法国国际私法中的互惠原则
下一篇:一类线性矩阵方程的特型极小范数最小二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