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3页 |
一、 学术背景及理论与实际意义 | 第9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三、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第一章 自由心证制度保障的基本问题 | 第13-23页 |
第一节 自由心证的内涵 | 第13-16页 |
一、 自由心证制度的确立 | 第13页 |
二、 历史沿革 | 第13-14页 |
三、 自由心证的含义 | 第14-16页 |
第二节 自由心证与自由裁量 | 第16-18页 |
一、 自由心证与法官自由裁量的区别 | 第16-17页 |
二、 自由心证与法官自由裁量的联系 | 第17-18页 |
第三节 自由心证的合理性 | 第18-21页 |
一、 尊重人性价值 | 第18-20页 |
二、 体现科学价值 | 第20页 |
三、 强调民主与法治精神 | 第20-21页 |
第四节 自由心证制度保障的必要性 | 第21-23页 |
一、 非理性因素干扰法官自由心证 | 第21-22页 |
二、 对自由心证的保障必须依赖制度 | 第22-23页 |
第二章 保障自由心证的一般制度分析 | 第23-35页 |
第一节 制约内在非理性因素的制度 | 第23-31页 |
一、 合理的审判组织 | 第23-24页 |
二、 证据排除规则 | 第24-25页 |
三、 证据交换制度 | 第25-26页 |
四、 审理合理性原则 | 第26-28页 |
五、 证明责任制度 | 第28页 |
六、 证明力规则 | 第28-29页 |
七、 证明标准 | 第29-30页 |
八、 判决书说明理由制度 | 第30-31页 |
九、 上诉和再审 | 第31页 |
第二节 制约外部非理性因素的制度 | 第31-35页 |
一、 司法独立 | 第31-32页 |
二、 规范的舆论监督环境 | 第32-35页 |
第三章 我国自由心证制度保障的具体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 第35-43页 |
第一节 我国自由心证制度保障的具体问题 | 第35-37页 |
一、 “超自由心证” | 第35-36页 |
二、 “不自由心证” | 第36-37页 |
第二节 我国自由心证制度保障问题的解决途径 | 第37-43页 |
一、 “超自由心证”问题的解决途径 | 第38-41页 |
二、 “不自由心证”问题的解决途径 | 第41-43页 |
结论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