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番茄和苦苣变温控湿节能效应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32页 |
·温室节能的背景 | 第12-13页 |
·温室节能的主要途径 | 第13-17页 |
·充分利用日光辐射 | 第14-15页 |
·用保温幕或绝缘材料减少能量损失 | 第15页 |
·减少通风、湿度控制和蒸腾的能耗 | 第15-16页 |
·高能效的温室控制 | 第16页 |
·热能的多用途利用和余热回收 | 第16-17页 |
·废弃能源和替代能源利用 | 第17页 |
·变温控制节能的原理和基本方法 | 第17-24页 |
·作物生长发育主要与积温有关 | 第17-18页 |
·温室变温控制要使积温达到相应的目标 | 第18-19页 |
·温室变温控制的基本方法 | 第19-24页 |
·温室湿度控制及节能潜力 | 第24-25页 |
·温室番茄变温控制的研究进展 | 第25-27页 |
·温室苦苣育苗变温控制的研究进展 | 第27-29页 |
·苦苣的简介 | 第27页 |
·苦苣开花、产量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 第27-28页 |
·苦苣温室育苗的温度控制要求 | 第28页 |
·苦苣不同温度育苗已取得的研究进展 | 第28-29页 |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9-30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29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29-30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30页 |
·采取的技术路线 | 第30-32页 |
第二章 温室番茄变温与相对湿度控制的节能研究 | 第32-82页 |
·引言 | 第32-3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3-38页 |
·试验温室与材料 | 第33页 |
·试验设计 | 第33-35页 |
·温室日常管理 | 第35-36页 |
·数据测定 | 第36-38页 |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3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8-78页 |
·环境数据结果 | 第38-46页 |
·能耗情况 | 第46页 |
·植株生长发育情况 | 第46-49页 |
·开花及果实生长发育 | 第49-54页 |
·产量 | 第54-71页 |
·果实生长速率 | 第71-73页 |
·果实品质 | 第73-75页 |
·不同处理植株发生灰霉病情况 | 第75-77页 |
·植株茎杆结露情况 | 第77-78页 |
·讨论 | 第78-82页 |
·变温控制的节能策略 | 第78页 |
·相对湿度控制的节能策略 | 第78-79页 |
·采用变温和相对湿度控制结合的节能效果 | 第79页 |
·湿度监控及对番茄发生灰霉病的影响 | 第79-80页 |
·对于番茄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 第80页 |
·对于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第80-81页 |
·进一步研究的设想 | 第81-82页 |
第三章 苦苣对温度敏感时期及其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 | 第82-98页 |
·引言 | 第82-8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83-84页 |
·供试品种和育苗管理 | 第83页 |
·温度控制 | 第83页 |
·不同环境之间的互换 | 第83-84页 |
·数据记录 | 第84页 |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8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84-95页 |
·环境数据 | 第84-86页 |
·苦苣的植株发育 | 第86-92页 |
·苦苣生长变化与花芽分化 | 第92-93页 |
·温度与苦苣抽薹和开花的关系 | 第93-95页 |
·讨论 | 第95-98页 |
·温度对苦苣的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95-96页 |
·苦苣完成花芽分化的形态学指征 | 第96页 |
·苦苣对温度敏感时期的确定 | 第96-97页 |
·进一步研究的设想 | 第97-98页 |
第四章 温室苦苣变温育苗研究 | 第98-115页 |
·引言 | 第9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98-103页 |
·试验温室与材料 | 第98页 |
·试验设计 | 第98-100页 |
·育苗管理 | 第100页 |
·数据测定 | 第100-101页 |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101-10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03-113页 |
·环境数据 | 第103-106页 |
·移栽前幼苗的生长情况 | 第106-108页 |
·不同处理对苦苣抽薹的影响 | 第108-111页 |
·不同处理对苦苣采收时单菜重的影响 | 第111-113页 |
·讨论 | 第113-115页 |
·讨论 | 第113-114页 |
·进一步研究的设想 | 第114-11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5-117页 |
·主要结论 | 第115-116页 |
·研究展望 | 第116-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4页 |
附录 | 第124-136页 |
缩略词 | 第136-137页 |
致谢 | 第137-138页 |
作者简介 | 第138页 |